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2版:专版
3  4  
PDF 版
· 奏响人水和谐的恢弘乐章
· 走在前列的宁波水利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1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走在前列的宁波水利
  ■亮点解读

  走在前列的宁波水利

  ■关键词一

  创新管理水资源

  水是战略性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宁波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在全国、全省平均以下,如何把有限的水资源管好、用好,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成了宁波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

  他们在高起点做好规划的基础上,着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节水考核指标体系,将1200多家日用水量超过30立方米的用水户纳入用水定额管理。全面调整用水价格,开始实施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计量水价制度。今年与往年同期相比,居民用水量下降6%,城市工业水重复利用率已提高到了59%,万元生产总值取水量降低率达到13.8%,城市计划用水率达到95.98%,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饮用水源地保护重在建立长效机制。从2003年起,宁波市规定从城市供水水费中提取0.05元/立方米的水环境整治与保护专项资金,重点用于饮用水源地补助。市政府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使主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都达到Ⅱ类以上。

  推进“分管分质供水”。供水规模为100万立方米/日的宁波市姚江大工业供水工程开工建设,一期工程2008年前建成并投入使用,达到日供水量25万立方米。开工建设城市“供水高速公路”(宁波城市供水环网工程),即建设一条围绕宁波市区长47公里的大口径(最大管径2600mm)地下供水环形管道,将城区水厂的水统一纳入到环形管网中,然后由管网分送到各用水户,大幅度提高市区配水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关键词二

  滩涂围垦领跑全省

  “十五”期间,宁波市共围垦滩涂20.9万亩,平均每年围造土地4万亩,极大地缓解了该市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增长带来的土地压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围垦工程实施过程中,宁波市科学规划,注重环境,有情操作,为我省各地创造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为此,最近两年,省政府连续在宁波慈溪召开了全省滩涂围垦造地现场会。

  围垦造地,规划先行。1988年根据省围垦局统一部署,宁波市即开展了全市滩涂资源调查和滩涂围垦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于2001年形成报批稿。在规划中坚持科学发展观,对不同岸段采取不同的围垦原则。2005年,按照省发改委、省水利厅发出《开展浙江省滩涂围垦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通知》要求,宁波市又对滩涂围垦总体规划作了修编。

  始终贯彻环境理念。对环境影响比较敏感的项目,反复进行论证,采取多方案比较,将负面影响降至最低。如象山大目涂二期围涂工程,最初方案是1.5万亩,最后通过环境影响评价作专题研究,提出缩小围垦面积的方案,较好地解决了问题。慈溪市在四灶浦西侧6.7万亩围垦项目中,利用部分围垦土地建造人工湿地,采用120米宽的护塘河提高新围土地的水面率,同时河两岸采用建70到100米的防护林带,使昔日荒滩变成一道环境优美的风景线。

  有情操作,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宁海县在蛇蟠涂围垦项目中,不仅按照赔偿标准足额到位,还将围成土地的8%无偿返回给当地农民,以解决他们今后生计。慈溪在外移水闸建设过程中,都建有避风停泊码头,使工程建设得到当地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

  ■关键词三

  水管体制率先突破

  为进一步加强全市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统一调控,2005年12月15日,宁波市决定在宁波市水利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的基础上增资扩股,改组成立宁波原水(集团)有限公司,集团以市本级控股的白溪水库等“八库一江”水源工程作为首批组建单位。

  原水集团的组建,有利于建立有效的水资源配置与调度体系,打破行政界限,在全市范围内统一实行分区、分质供水;有利于搭建水利建设投融资平台,引入发行企业债券、股权融资、信托产品等融资手段;有利于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和水价改革,提升水源工程管理单位现代化管理水平。

  目前,原水集团坚持市场化的总体方向,各项工作已步入正轨。积极参与水利工程供水价格调整工作,使得原水水价(水库)达到每立方米0.38元(含水资源费0.10元),从而为今后增强水库的盈利能力创造了条件;在建设水源工程的同时,原水集团还强化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作为投资主体,集团还将承担大中型水源和引调水工程的建设和经营。

  ■关键词四

  服务新农村迈出大步

  水利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宁波市十分重视水利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作用,并着力以改善城乡居民饮用水、农村水环境和提高沿海、山区防灾能力为切入点,切实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标准海塘维修加固全面启动。今年是宁波市实施标准海塘维修加固工程的第一年,计划维修加固标准海塘17条,投资1.53亿元。此项工作率全省之先,受到了省领导和省水利厅的充分肯定,省内其他沿海地市也将参照开展这项工作。

  千里清水河道整治稳步推进。宁波全市已累计完成清水河道建设975公里,完成投资21亿元。加强河道建后管护,2006年全市落实保洁经费800多万元,全市河道保洁长度已达到6100公里,接近全市河道总长度的一半,骨干河道保洁率在90%以上。

  百万农民饮用水工程进程明显加快。到目前,宁波市累计完成改善108.2万人,解困10.6万人,完成投资8.38亿元,受益行政村732个。工程进度大大超过原定建设目标,用二年时间完成了三年的目标任务,受益群众反映很好。同时加强建后管理,探索集中管理、乡镇管理和受益村自管相结合等管理模式,农村供水工程初步形成了良性循环。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