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村民想就业 可找联络员
· 杭州打造“生活品质之城”
· 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 穿着旗袍跳芭蕾
· 上虞村情分析会解决“老大难”
· 长兴建筑工地不见垃圾
· 巴西科学家成功绘制
结核菌基因图谱
· 聋哑学生的祝福
· 日本京都将全部拆除屋顶广告牌
· 村里建起畲族文化博物馆
· 台湾大学与大陆高校明年将首次交流本科生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1月2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从持续破解群众“七难”入手
杭州打造“生活品质之城”
  本报讯 (记者 金波) 如果要衡量杭州市民陈丽的生活品质,看看她的生活变迁就够了——一年前,42岁的陈丽还住在吴山脚下的危房里,而经过吴山综合整治一期工程的建设,她不仅搬进了城里的新公寓,还在吴山景区内经营起“仙林阁”茶楼,天天笑迎茶客。

  仅在西湖综合保护与整治工程中,杭州就为2000余户像陈丽这样的家庭改善了居住条件。最近,杭州市委、市政府又提出新目标:通过5年努力,彻底改善居住在危旧房中的2.8万户老百姓的居住条件。

  杭州市统计局最近对市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一次抽样调查,则反映了大部分杭州人的心态。调查选择了3000户居民家庭为样本,涉及收入、创业、居住、安全、社会保障、身心健康、休闲文化创业、婚姻家庭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9个层面30项评价指标。调查结果显示,总得分为3.63分,比去年提高0.24分,得分初步迈进了“幸福”区间。一个注重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城市发展理念,就在各项指标良性提高中呼之欲出。

  提高群众生活品质,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杭州市委、市政府认为,关键是持续破解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行路难、办事难以及城市清洁等七大问题。生活的变化,让越来越多杭州百姓感受到打造“生活品质之城”目标与自身密切相关。如今,不仅西湖、运河变美了,政府还出资设立了越来越多的公益岗位,下岗失业人员不挑不拣很快就能重新就业;民工子弟学校与各家公立学校有足够的课桌,容下符合条件的外来孩子读书……

  杭州市破解“七难”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从2003年到2006年上半年,全市累计资助困难家庭学生14.9万人次,金额5867万元,实现“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困难而失学”的承诺。累计向社会销售经济适用房289万平方米,解决了3万多户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目前全市88.5%的居民家庭拥有自己的住房。各公立医疗机构都开设了“爱心门诊”、“惠民病床”,让群众“看得起病”;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在街道、乡镇实现全覆盖,93.78%的居民步行15分钟就可以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

  为让百姓对高品质的生活看得见、摸得着,杭州市破解“七难”工作重心更多地贴近百姓。在解决“行路难”、“停车难”时,杭州市不光埋头市政道路建设和背街小巷改造,还开展交通基础性研究,逐步形成了全市交通基础数据库,完成10多项研究,为从总体上解决难题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据悉,杭州市有关部门正在建立一套群众生活品质评估的科学体系,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七大问题纳入其中,以指导今后工作。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