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8版:政治与社会新闻
3  4  
PDF 版
· “谦让牌”还是要继续举下去
· 诈骗短信发到东北
害人害己害孩子
· 惜别
· 江苏为高校毕业生
就业建立见习基地
· 石家庄:单位不给职工
上保险最高罚两万
· “10·24”事件两名犯罪嫌疑人
被依法逮捕
· 这名个体户抓贼成“瘾”
· 起诉雅虎败诉
反流氓软件联盟出师未捷
· 首届“社工节”
在浦东开幕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1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杭州部分地段推出“谦让牌”已半月,“谦让牌”使用效果怎么样?能不能长久?
“谦让牌”还是要继续举下去
本报记者 余勤 通讯员 马进 廖小清
  编者按:“斑马线”已成为城市交通事故的高发区。据统计,今年1至10月,全省近20人在过“斑马线”时遭遇车祸死亡,100多人受伤。过往汽车车速过快,不礼让行人是事故高发的主要原因。

  11月上旬,杭州拱墅区推出小学生举“谦让牌”过斑马线,此举在社会上引起不小反响。我们认为,此举有利于提倡和谐、文明的交通关系,有利于突出机动车与行人之间的谦让精神,进而有利于缓解现阶段市区行路难的问题。

  为此,本报即日起推出“文明,从斑马线起步”连续报道,敬请关注。

  今天,距离“谦让牌”的推出正好半个月,“谦让牌”效果怎么样?能不能长久?带着疑问,记者进行了采访。

  “谦让牌”还是有用的

  下午4时许,记者站在大关小学附近的斑马线一端观察,这里是“谦让牌”4个试验点之一。莫干山路的车流量很大,据交警介绍,该路段一天的平均车流量达5万辆车次。在一分钟里,相继有12位行人从斑马线走过,其中8人举起了“谦让牌”,没举牌的4人都是20岁上下的年轻人。

  82岁冯阿婆在过斑马线时,让人着实捏了一把汗,老人的速度明显要比常人慢半拍。她举着“谦让牌”颤巍巍走上路中央时,一辆昌河面包车正好由东向西驶来,看见老人,面包车一下子放慢了速度,一直等到老人走到路对面才加快了速度。

  “谦让牌”的使用率其实与人们对它的信任有很大的关系。大关小学党支部书记李启林说:“一开始,人们对‘谦让牌’的作用不是很放心,担心车辆看到斑马线上的行人还是不肯礼让。但是现在老人和小孩使用后,发现的确管用,用的人也就多了。”    

  “谦让牌”折射司机素质

  在莫干山路之江饭店附近的另一条斑马线上,记者遇到了协警老陈。他说,今年1月至今,仅发生在莫干山路、湖墅南路斑马线上的行人被撞事故就近20起。他说,推行“谦让牌”就是为了强化行人安全。

  拱墅区“谦让牌”试验点周边是石灰桥和沈塘桥社区,记者走进社区,与那里的居民一说起“谦让牌”,很多人都是赞成的。沈师傅说,推行“谦让牌”一举双得。一是提醒司机减速;二是行人手持“谦让牌”,达到自我谦让。他认为,“谦让牌”也是一块道德牌,考验城市文明。

  有市民提出,机动车是强者,行人,特别是老人、儿童、残疾人是弱者,机动车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该礼让行人,这是起码的社会公德,也是驾驶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谦让牌”的生命力

  取决于交通参与者

  据了解,“谦让牌”其实并非拱墅交警的独创,类似的马路“黄帽子”、“红帽子”也曾经在杭州风行一时,但是,都因为难以奏效而不了了之。采访中,一些市民也担心“谦让牌”究竟能坚持多久。

  拱墅交警三中队中队长张剑说,“谦让牌”尽管对司机并无强制性的约束力,但是它倡导文明礼让,体现一种社会公益价值,一种人性化的交通管理模式。同时,它是新生事物,行人和司机熟知、适应并逐渐形成一种礼让的默契,需要一定的时间。

  张队长特别告诉记者:“‘谦让牌’其实是一颗和谐文明的种子,能否茁壮成长,一方面取决于交通管理的长效管理,另一方面是车让人,人让车这种相互谦让的交通意识能否得到全社会的理解和执行。”

  

  

  “谦让牌”,是杭州交通管理部门11月6日推出的一项人性化交管举措。“谦让牌”按照机动车辆慢行标志牌标准制作,被放置在人行横道两端的箱子里。过马路的行人可以手执“谦让牌”提醒过往车辆,保障自身安全。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