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8版:政治与社会新闻
3  4  
PDF 版
· “谦让牌”还是要继续举下去
· 诈骗短信发到东北
害人害己害孩子
· 惜别
· 江苏为高校毕业生
就业建立见习基地
· 石家庄:单位不给职工
上保险最高罚两万
· “10·24”事件两名犯罪嫌疑人
被依法逮捕
· 这名个体户抓贼成“瘾”
· 起诉雅虎败诉
反流氓软件联盟出师未捷
· 首届“社工节”
在浦东开幕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1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青年陈夏友12年擒贼500余个,昨被授予“全国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称号
这名个体户抓贼成“瘾”
本报记者 朱海兵 通讯员 赵军
  抓贼成了全身心投入的“主业”,生意却成了惨淡经营的“副业”。1994年就到北京做服装生意的乐清“傻”青年陈夏友,看着一个个老乡都“发”了,没有一丝懊悔,抓贼却越来越带劲,12年来共抓了500多个贼。

  今天上午,34岁的陈夏友更成了那些老乡羡慕不已的“大明星”:作为一名个体户,他胸戴大红花走进人民大会堂,还被授予了“全国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傍晚,陈夏友在电话中爽朗地对记者说:“我觉得自己现在比任何人都‘富有’。”

  熟悉陈夏友的一位北京媒体同行告诉记者,一般人都觉得浙江人做生意很精明,没想到还会有这样一个不专心做生意而做反扒,而且一做就是10多年的浙江人。尤其是看到陈夏友一家现在还租住在一幢居民自盖楼房的一个简陋房间里时,更是感到“他真是一个不由得不让人敬佩的人”。

  “抓贼,早已成了我的习惯。看见小偷我就手痒痒,看到被人偷了东西的人我就心疼。”陈夏友说,有一次他抓住一个偷老太太钱的人,那个老太太特地买了个大西瓜送到派出所。老人对他说,这次小偷能从她那儿偷走十几块钱,将来就能从别人那儿偷走上千上万,“吃着老人送来的西瓜,感觉特甜,心里特舒服”。

  憨厚的陈夏友把自己的“不务正业”归因于他从小就好管“闲”事。15岁那年,他初中没读完就随家人到西安做生意。当看到有人被敲诈、被偷而忍气吞声时,他心里很不舒服。有一次因为提醒了被偷的人,结果被小偷打断了门牙。但这次遭遇反而激起了陈夏友与坏人“斗到底”的决心。1994年他到北京做生意后,就开始抓起小偷,随后还加入了反扒队,把生意全扔给了妻子。

  陈夏友的妻子说她不知劝了丈夫多少次,家人也反对,可是怎么劝都没用。这些年来家里的生活,主要靠妻子在服装城租下存包处赚钱维持。2003年7月的一天,陈夏友带着女儿和儿子去逛图书大厦,看到有小偷行窃后,居然撇下两个仅10多岁的孩子追小偷去了。

  陈夏友一心只想着抓小偷,却很不“情愿”地突然出了名。那是去年10月13日上午,他在服装城内发现三男一女盗窃一名摊主的货物后正要离开,便追上去抱住了拿货物的那名窃贼身体。岂料,那个窃贼竟从腰间掏出了一把尖刀,对着陈夏友一阵猛戳,倒在血泊中的陈夏友再也无力抓住窃贼,但货物保住了。

  回忆起当时受伤的情形,陈夏友笑了笑说:“只是有些不凑巧……”这是他抓贼12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受伤。因伤口太深,如今他的右胳膊软绵绵的使不上劲,但他出院后还是在接二连三地抓着一个又一个的窃贼。

  陈夏友说,现在,他每天都在锻炼身体,“我要争取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本报杭州11月20日讯)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