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波士顿“大开挖”: 缝合城市的伤口
· 哈佛博士的城市“化妆”批判
· 高架路把城市撕成了两半
· 让步行者享受城市
· 适得其反的“城市改造运动”
· 146亿美元的“惊世之挖”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1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适得其反的“城市改造运动”
  尽管麻省高速路管理局将大开挖计划与上世纪的一些伟大工程相提并论,但这个项目亡羊补牢的色彩使这样的标榜大打折扣。

  二战之后的美国为汽车而造城,大马路所向披靡。1959年波士顿中央干道建成之时,人们并未感到它会惹来什么麻烦。

  几十年之后,麻省高速路管理局的官方文件称,波士顿有着世界级的交通问题,祸因是高速路横贯市中心。

  中央干道刚投入使用时,日均通行量为7.5万车次,如今通行量增长两倍多,这条路成为美国最拥挤的高速路,事故发生率是全美城市州际高速路平均水平的四倍。

  当年为修这条道路,两万居民被迫拆迁,换来的现实却是:事故发生率上升、车辆停候浪费燃油、运输延迟——因交通拥堵而给驾车者带来的损失,每年估计为5亿美元。

  “这条中央干道给波士顿带来的问题并不仅仅是交通,”马修·阿莫约罗表示,“它阻断了波士顿北端、滨海地区与市中心的联系,限制了这些地区参与城市经济生活的能力。”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波士顿的规划师就梦想着将这条道路埋入地下。中央干道修好没多久,他们就后悔了。

  拥有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的波士顿在为它的一着不慎付出代价。

  当初修建中央干道,人们是希望它能缓解汽车入城的拥堵,滨海地区因海运衰退而萧条,那里就成为高速路穿行的地带。

  结果适得其反,高速路引来更大的交通流量,导致更大的拥堵。它如一堵墙嵌在波士顿的心脏里,将城市与海滨隔绝,有着400多年建城史的波士顿失去了滨海城市的风韵。

  波士顿的遭遇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城市改造运动的缩影,当年由联邦政府发起的这个运动意在推动对美国老城市的大规模改造,高架路、立交桥纵横于城市之中,其情形颇似现在的中国。

  为建设新的行政中心,波士顿拆掉了一整片老街区,市民们被刺痛了,开始为文化遗产的留存而战,波士顿成为美国老城保护的先锋。

  市民们的抗议使波士顿大部分传统建筑得以保留,曲径通幽的街巷、紧凑而宜于步行的市中心、人性化的老街区尺度,仍昭示着这个城市的灵魂。

  然而,滨海地区美景不再,徒有高架路在那里夜以继日地倾泻“交通垃圾”、制造尾气和噪音,行人无从驻足,死气沉沉。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