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一场大地震将旧金山滨海地区的高架路震倒,当地人如梦方醒,放弃重建高速路的计划,代之以公共交通的引入,街区迅速复兴。
波士顿未获这样的“天助”,为拯救自己它须付出更大代价。
举世瞩目的大开挖计划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初步设计,80年代末最终设计完成,1991年动工兴建。
项目由两大部分组成:其一,在6车道高架路的地下修建8到10车道的高速路,北端由14车道的大桥跨越查尔斯河。地下高速路开通后,将地上高架路拆除,修复地面使其成为适度开发的城市空间;其二,扩建I-90高速路,使其通过地下隧道穿过南波士顿和波士顿港,与机场贯通。
工程面临巨大的投资压力。中央干道为州际高速公路的一部分,146亿美元的投入以联邦政府为主、地方政府为辅分担。波士顿当局为争取联邦政府投资费尽周折,由于通货膨胀等因素,又需不断追加投资;地方投入的部分多依靠当地税收,意味着所有人须为此付费,不同意见又纷至沓来。
工期一拖再拖,有评论称:“波士顿空有两所世界著名的大学,还有那么多顶尖的科学家和经济管理专家,他们怎么也不出来帮帮政府,尽快把这个世界罕见的马拉松工程结束掉?”
历时15年,大开挖计划的主体工程今年1月终于完工,接下来的工作是恢复地面、修筑公园,预计2007年中期即可大功告成。
整个工程总长的一半为隧道,深入地下26至36米,工程的混凝土用量高达290多万立方米,挖掘土方1200多万立方米。
如此巨量的土方如何处理是一大环境课题。经论证,它们被用来垫高波士顿港的观光岛,将其建设为新的国家公园,而在此前,那里曾是垃圾填埋场。
如此一举两得,颇似中国明代的北京挖南海及故宫筒子河,将土方用以堆筑景山。
在这样长的时间内给城市的心脏作手术而不使其休克,是大开挖计划的另一大看点。在波士顿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高速路建设中,工程方较少考虑对周围街区的影响曾导致民怨沸腾。此次当局吸取教训,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设计了一个交通可持续方案并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