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城区“新温州人”合作医疗制度的率先推出,一份《社情民意》起了积极作用。
2006年初,鹿城区卫生局副局长禇坚和另外几位政协委员向鹿城区政协提交了一份《社情民意》,提案中列举了他们对“新温州人”医疗卫生现状的调查结果:
鹿城区有81万以上的“新温州人”,加上一些未纳入统计以及流动的工人,总数应该有100万人左右,远远超过本地户籍人口67万。
这支来自全国的劳动大军,对温州的经济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据上海调查,外来务工者劳动参与率超过90%,为上海经济贡献率在10%以上。据业内人士估计,在温州市这两个比例不会低于上海。
这些工人月工资收入600至1500元,平均700元。在过去一年中,人均有1至6次身体不适,有身体不适的外来务工人员去医院诊治仅有23.2%;药费最低30元,最高为2000元,平均支出365元;有1人住院,住院费用为2000元。还有约79%的农民工认为,小病不去医院,撑得过去就撑着。
在此之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连续几年提交类似议案和提案,试图以提高“新温州人”的待遇为突破点,破解辖区企业的民工荒难题。更早时候,鹿城区还组织了流动医院,到各企业为“新温州人”提供医疗服务,但最终未能坚持下去。
“要在温州形成相对稳定的劳动队伍,要使他们成为真正的‘新温州人’,就要为他们提供相对稳定的保障体系,个别的临时措施根本不可能解决100万人的医疗服务问题。”禇坚说。
代表和委员们呼吁,要建立“新温州人”合作医疗体制,有效保障“新温州人”的身体健康,使他们能在温州安居乐业,促进鹿城和谐发展。
这些建议、提案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共鸣,更引起了鹿城区委、区政府领导们的高度重视。鹿城区人民政府把“新温州人”合作医疗列入了2006年度八大为民办实事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