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离开老家,走上长征道路的最初一段时间,约半个多月,我们总是夜间行军,以保守军事秘密。途中不许说话,不许点火,不让携带的东西发出响声,如果前后失去联络,规定了拍掌办法。各单位都在有岔道处放上自己的路标,或者用树枝等把岔道卡断(由后卫把路标收回)。如有人前后距离拉得太远,总是低声叫他“跟上”。遇很暗的夜间,每人还在脖子或臂上缠一白布条,以便容易看出。夜行军是使人非常疲倦的事情,有的人往往离队去大便(规定在道路三十步以外),久不回来,派人去找的时候,他却在那里蹲着睡着了。
进了湖南境内的时候,因天气阴雨,多在白天行军。但道路泥泞,容易滑倒,一下能滑走十几步,大家把这叫作“坐飞机”,这时候常有人唱兴国山歌:
“哎呀来,同志哥的飞机好快哎!”
这样常常引起了大家哄笑一阵,倒减轻了行军的疲劳。
我们从开始长征起,跋涉过的河流与山岭是很多很多的。但是在长征初期印象最深的,要数西延山脉的高峰老山界。这个大山在地图上叫越城岭。我们听说要爬一个三十里高的苗山,开始没有把它放在眼里。沿着山沟往上爬,时辰已经是下午,走几步,停一会,这也是队伍爬山的正常现象。但停停走走,越走越停得久,后面的队伍挤上前来。大家站久了,就在路边坐下来,一直等到有人喊“走、走、走”,又站起来走,满以为可以走一阵,谁知马上又停下来。天眼看着就晚了,很多人急得叫起来。肚子也叫起来了。但有什么办法呢?队伍越挤越密。
有的人估计非夜行军不可,这山路是不好走的,就盘算着找火把。山沟里有几户人家,有人就想买些篱笆的竹片来用,往常是这样做的。谁知政治部贴了条子,不准动用,因为这里是苗民或瑶民。打听到前面有竹林,有的单位就派了人去准备火把。有人向居民问问前面的路程,才知道前面有一个高山,很陡,上山三十里,下山二十里,这里还是山脚下呢!
已经是满天星斗。这山中小道实在寸步难行,就点起火把来。从山脚往上眺望,只见火光形成许多“之”字,一直和天上的星光连接起来,好像我们前面的队伍已经登上天了。而往下看呢,火把的巨龙竟在你脚底下游动,真是陡啊!大家有点紧张起来,不时有人喊出:
“加油啊!”
“不要掉队啊!”
有的人向下面叫:“我们上天了!”大家听了高声笑起来。忽然前面又停下来了,传下话来,说前面太陡了,马爬不上去。大家坐下来又等了个把钟头,前而传下命令来,就在这里宿营,明天拂晓上山。这二尺来宽的小道上怎么睡觉呢?一不小心,不就从这山脊跌到山下去了吗?没有办法,只好各人打开毯子裹在身上,顺着山坡躺下,或者背靠一棵树坐着,把眼闭起来,实际上身体很疲倦,也就很快睡着了。好在山上有的是干柴,大家就烧着大火,团团围着火堆,用鼾声互相呼应起来。有时候忽然醒了,发现自己“以天地为衾枕”,天上的小星星放着闪耀的微光,好像伸手可以摸到,而周围的群山好像围着我们的黑幕,矗立不动。往山上山下观看,有或大或小的许多火堆还燃烧着,有人在添柴拨火,四周在深沉的寂静中,不知不觉又睡着了。
黎明前,山下就有人挑饭上来。身上又凉又湿,急急忙忙吃了饭,就又往上爬。前面传下命令,今天无论如何要过到山那边去。走了不多远,果然遇到了一段陡岩,差不多垂直地突出面前,形成尺多宽的石梯。很多马匹汇集在岩下的两旁,让出路来给人通过。有几匹马昨夜从岩上跌下去,断了腿。
大家很小心地爬过了这张石梯,上面的路不那么陡了,不久就到了一片平地,松了一口气,以为快到山顶了。谁知一个从山顶下来的瑶民告诉说,“还远哩!还有一段二十多里的很陡的山”。
昨天没吃晚饭,早晨实际上也没吃多少,肚子时时大声诉苦,但大家还是鼓起勇气,健步上山。
到达山顶,已经是红日开始西斜,后面的部队还在望不到尽头的山腰迂回移动。远远听到机关枪声,大概在山脚下,我五军团还在那里“安营扎寨”,阻击追来的敌人。我们这个英勇无敌的军团,最善于打后卫战,遇到敌人逼得太近,它索性驻扎下来,狠狠地打击敌人,使敌人不敢再前进,只有后退。
部队逐渐过了山顶,医院的伤病员被搀扶着,也上来了,他们的担架跟在后边。医院的医生、护士和其他的工作人员,很多是女同志,他们或她们真是英勇顽强,沿途照顾着伤病员,精神抖擞地行进着。运输队也上来了。掩护部队缓缓地跟上来,随时准备回击可能追来的敌人。
从山顶四望,真是“一览众山小”,令人心胸开阔。我党领袖毛泽东著名的《长征》诗,有“五岭逶迤腾细浪”的名句,在这里是最真实地显现在眼前。下山据说二十里,也很陡,但是大家乘胜直趋,走得很快。沿路林深竹密,几处清溪流水潺潺,迂回流去。有的单位就地停下来,组织战士们用脸盆、口杯等煮饭,大家就在溪边洗脸、漱口,准备饱餐一顿,恢复体力,再赶前程。这时谈笑风生,有的人又唱起兴国山歌来。
跑下山来,后面部队进入宿营地,已是夕阳西下了。大家跨过了这座老山界,好像打了一个胜仗,疲劳也烟消云散了。这是我们长征初期通过的一个高山,但是比起以后的雪山那样的高峰来,就算不得什么了。这座高山可以说给了我们一次很好的演习。
我们从江西出发起,沿途经过了我国南方的无数高山峻岭,正如毛泽东在《长征》一诗中高度概括的那样: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些山岭的雄伟气势,毛泽东当时有《十六字令三首》,描绘得十分生动:
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
离天三尺三。
其二
山,
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
万马战犹酣。
其三
山,
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
赖以拄其间。
第一首着重写出了山的高耸连天;第二首写千山万岭像江海中波涛澎湃,又像万马奔腾在战场上;第三首写山的坚强无敌,立地顶天。这光辉的短诗外表好像是在写群山,实际也是在歌颂我们伟大的工农红军、中国革命的擎天柱石,歌颂工农红军实现的伟大业绩。
在越过老山界的前后,大约有十多天的时间,我们行进在广西境内。当时统治广西的是桂系军阀李宗仁、白崇禧等,他们吹嘘自己是“乡村自治的模范”。事实证明,他们的所谓“模范”,就在于对人民,特别对少数民族的压迫与剥削。我们经过的地方,他们事先就逼迫当地群众把粮食烧了,甚至把房子也烧了。他们还派遣特务到处造谣,威胁群众逃避我们。有几次在我们宿营以后,特务放火烧房子,想把我们烧死在里面,并证实他们污蔑“共产党杀人放火”的谣言。这一带的房屋多是木板构成的,一经着火,立刻就火焰冲天,并蔓延到整个村镇。我们进到这一地区的时候,就已经警惕发生火灾,制订了一些具体的防火办法,如火把不准进房子,组织消防队,准备水桶,加强警戒,经常巡逻等等。但我们经过龙胜县龙平镇时,有一处忽然起火,一下子就火光冲天,我们全力救火,把火包围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截断它的去路,然而结果还是有一片不小的地方几乎变成了焦土,我们赔了群众几千块银元。那一夜,军委周恩来副主席经过—天的行军,又开了几小时的会,半夜刚回来休息,不久,忽然有哨兵高喊“起火了!”同时“噼噼啪啪”的闹声响成一片。警卫员惊醒起来一看,周副主席睡的房子已经被火光包围,烟火往房内直喷。警卫员顺手提着一条军毯冲进房内。周副主席正在向外摸。警卫员把军毯蒙在周副主席头上,把他拉出门外来,才脱离了危险。
这火灾从何而来?为什么几处同时起火?几天都没有找到答案。有一次火势初起,就发现有人从火里跳出来,不像当地的老百姓,而是面容凶恶的汉子。我们抓了几个这样的坏人,经过查问,他们不得不承认是他们放的火。这些人原来是民团(地主武装)的团总挑选派遣,混进我们驻地来的,主要就是来放火。他们这样做有三个目的:第一,破坏红军与群众的关系;第二,制造所谓“共匪杀人放火”的事实;第三,扰乱红军部队不得休息,甚至烧死我们。他们的意图是十分恶毒的。我们捉到了这样的坏人,都是就地召开群众大会,大家来审问,最后让群众讨论该怎样处理,群众莫不气愤,这些地主走狗平时也一贯欺压老百姓,无恶不作,群众就—致通过把凶手枪毙了。
[作者简介]成仿吾,1897年出生于湖南新化。早年留学日本,“五四运动”后与郭沫若等一起创建了革命文学团体“创造社”。1928年在巴黎参加中国共产党,1934年1月到达瑞金中央苏区,同年10月参加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与徐特立同志一起任红军干部团政治教员。建国后,历任中国人民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校长和党委书记,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跨过五岭最高峰”真实记录了成仿吾同志当年在长征途中的亲身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