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本报头版头条报道了近年来中外巨轮频频驶入宁波—舟山港的新闻,形象地反映了我省港口日新月异的变化……
省委主要领导指出,“浙江港口可以发展成为全国之最,甚至世界之最”。省政府主要领导同时认为,“港口、航道是浙江省在长三角各省市中具有的最大资源优势”。
近些年来,浙江港口的大建设、大发展恰好证实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高瞻远瞩。蓬勃发展的浙江港口和航运业正成为推动浙江经济社会腾飞的翅膀。
向世界展现无穷
浙江水运业
魅
力
水运发展助推经济腾飞
今天的浙江,已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大省。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3万亿元大关,外贸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出口市场遍布全球五大洲221个国家和地区。据统计,浙江外贸货物的95%是由水运完成的,水路运输在浙江综合运输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显示出强大的发展后劲。
水运不仅具有运能大、投资省、占地少、污染小的优势,而且成本是最低廉的。浙江水路运输的平均成本还不到公路运输的六分之一,特别适合建材、煤炭、石油、粮食等大宗物资的运输。“十五”期间,浙江水路货运量年平均增幅18.4%,2005年我省水路货运量达到4.2亿吨,居全国第1位。全省港口货物吞吐量达7.1亿吨,其中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为4.38亿吨,居全国第2位。集装箱发展更为迅速,1997年我省集装箱几乎是零起步,仅在原宁波港有零星集装箱,到2005年底,我省的集装箱吞吐量已经达到555.71万标准箱,居全国第4位。
除了水运自身具有的内在优势外,浙江水运具有的地理区位、港口航道条件、经济发展环境以及政府高度重视和推动的多方面独特优势,促成了浙江水运业的大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浙江省经济的全面健康发展。
水运,让一家家企业流水生财。浙江景兴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前身只是一家村办造纸小厂,占据临河水运便利,利润滚滚而来。单以所属热电厂用煤的运输成本计算:该厂每年用煤20万吨,从山东运到厂里,公路运输成本每吨约300元,水运仅为40元,仅此一项就节约生产成本5200多万元。企业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以造纸业为龙头,集纸制品加工和供热电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集团。
水运,带动一个个产业兴旺发达。温台沿海产业带、环杭州湾产业带均将港口作为发展的支点。在浙北平原,航道两岸工厂林立,码头密集。沿河建厂,依水发展,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首选。嘉兴市还把发展沿河产业带规划,列入了城市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
水运,促进了一座座临港城市的繁荣与发展,宁波就是这样一颗璀璨的明珠。宁波-舟山港高起点、跨越式的发展,不但提升了宁波-舟山港在国际港口的地位,而且为宁波城市的迅猛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连跨300万、400万、500万标准箱三个台阶,增幅连续7年蝉联我国大陆主要港口之首,成为全国大陆第四大集装箱运输干线港。高速增长的港口货物吞吐量,串起的是由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汇成的产业链,带动着运输、仓储、配送、加工等物流产业的发展。仅在宁波镇海、北仑滨海和沿甬江区域,已初步形成石化、钢铁、造纸、修造船和能源等12大产业基地。宁波市14个百亿以上的特大项目,其中有10个就分布在临港工业带。
今天的浙江已经成为接纳全球产业转移的“世界加工厂”。两头在外的浙江经济,对港口和航运的需求依存度将日益提高。
港口资源整合掀起新一轮发展
港口是联结陆海的枢纽,是外向型经济的重要窗口,也是沿海城市的重要依托。只有10万多平方公里陆域面积的浙江,在人口增加、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不利的条件下,广阔的海洋却为浙江提供了一个美好的发展空间。港口、渔业、旅游、油气四大资源得天独厚,尤其是漫长的海岸线,兼具区位、基础条件等综合优势,已经成为浙江生产力布局的主轴线。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沿海港口得到了迅速发展,在能源、原材料、外贸物资运输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适应了浙江省急速增长的运输需求,带动了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有力地推进了浙江省外贸大省建设步伐。同时,各港口之间所依托的条件不同,发展的特点差异较大,对经济的支持力度也不同。整合港口资源,避免同质化竞争,发挥临近港口之间的整体优势,实现各港口间良性可持续发展已是业界的共识。为此,从2003年开始,我省立足于浙江的省情和各港口的实际,着手区域内港口资源整合,书写区域协调发展的文章,加快提高港口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港口的新一轮跨越式发展。
根据港口资源整合原则及浙江省沿海港口资源的分布特点、各港口的区位性质及发展优势,规划浙江省港口资源整合方向为以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为中心,以温台港口、浙北港口为两翼的全省沿海港口布局体系。
宁波—舟山港将发展成为煤炭、矿石、石油等大宗战略物资大进大出的储备中转基地,适应能源、修造船、重化工、钢厂等临港工业发展的基地,适应以集装箱运输为载体的对外贸易持续稳定发展的物流基地。
温台港口,将整合环乐清湾港口资源,带动后方临港工业布局,形成环乐清湾产业带,使该区域港口成为浙南地区的运输枢纽和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窗口。其中,温州港“五港一区”的港口布局,状元岙港区二期工程3个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与疏港高速公路同步建设投产,乐清湾港区将成为具有运输临港工业开发、现代物流等功能的工业港,服务乐清湾临港产业基地和温台沿海经济带。大小门岛港区将成为具有石油化工储存、中转、加工等综合功能的石化港。瓯江港区主要适应温州中心城市、开发区、加工工业和临港工业对货物运输需求,承担集装箱、件杂货、能源等物资运输的任务。瓯南港区服务于当地社会经济和临港工业,其中霞关是温州远期发展的深水港区。
浙北港口的嘉兴港是杭州湾北岸浙江省唯一的出海口,作为浙江省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合作与交流的前沿阵地,嘉兴港将紧紧抓住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申江两岸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机会,积极呼应上海港黄浦江内港区功能调整,与上海港错位经营。
港口建设展示“十一五”前景
“十五”以来,尤其是2003年以后,从中央到省、市地方各级领导对港口发展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更把“水运强省”工程作为浙江省实施“八八战略”、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一项重点内容开展实施,并专门成立了由省长亲自挂帅的浙江省港口规划建设委员会,进一步加强了对我省港口规划建设工作的统筹领导和协调,港口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近年来,我省充分发挥港口优势,加强宁波—舟山港与上海的合作,积极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以远洋集装箱运输发展和国家战略物资中转为主攻方向,进一步确立宁波—舟山港的战略地位,为全省乃至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浙江省沿海港口“十一五”建设已经起步,我省港航将迈开更大更快的步伐。据了解,“十一五”期间,宁波—舟山港、温州港等主要港口将得到强化建设,相应的嘉兴、台州港等我省地区性重要港口也将得到大发展。
加快推进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进程以及温台港口资源整合,增强我省港口的国际竞争力,并以大浦口集装箱码头建设为重点和突破口,加快宁波舟山联合开发金塘岛的步伐;强化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港区发展,重点建设宁波—舟山港穿山(北仑四期、五期)及大榭港区(招商国际)、金塘港区(大浦口、小李岙)、温州港状元岙港区(一期)等大型集装箱码头,马迹山二期、衢山矿石码头,大榭和册子岛原油接卸码头,舟山煤炭配送基地等项目;结合港口发展,大力推进港口物流园区建设。依托北仑等集装箱港区,建设北仑、穿山、金塘物流园区;依托六横大型船舶修造基地,建设六横船舶产业物流园区;加快宁波-舟山、温州、台州等港口的老港区功能调整步伐和新港区的开发。
“十一五”期间,我省新建万吨级以上泊位将达到141个,新增吞吐能力37537万吨,其中集装箱吞吐能力1120万TEU。到2010年,全省沿海港口总吞吐能力将超过6.5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超过1400万T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