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皇家兽医与农业大学的尼尔森博士让大家猜一猜,哥本哈根这座城市是什么样的形状。他把自己的五指分开,示意这便是著名的 “手指形态规划”。
1947 年,哥本哈根的规划者提出了“手指形态规划”,该规划采用了手形的概念,五根手指从哥本哈根中心分别向北面、西面和南面伸出,每根手指汇集到历史上既有的丹麦市古市场旧镇。经过多年的建设,“手指形态规划”已经初具规模。形似手指的走廊从哥本哈根的市中心向外发散,走廊之间被由森林、农田和开放休闲空间组成的“绿楔”分隔。
在发展中的“手指”间保留开放的绿地,这意味着从手指的任何一个地方,即城市的任何一个角落,前往最近的绿地,“15分钟内便可到达”。这种伸手可及的亲近性,使城市林业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森林进城”,究竟该走哪一种路径,各种模式摆在杭州面前。
“在欧洲国家的城市规划当中,都纳入了城市林业规划的相关内容,很多国家都把优惠造林绿化政策列入优先领域。”中国林科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长、亚欧城市林业网络亚洲协调员李智勇博士对几个欧洲城市做了比较:德国的慕尼黑准备建设14个绿化带,将城市的绿地与城市周围景观连接起来。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则采用绿色缓冲带保护城市中的“绿岛”。
他说,值得一提的是英国伦敦,城市林业的规划与“大伦敦规划”相结合,在4个同心圆(城市环带、郊区环带、绿化带、乡村环带)规划中,用16公里的绿化带的设置成功地控制了中心城区的扩展,缓解了伦敦市的城市生态环境压力。而在俄罗斯的莫斯科,则从1930年起就开始实施名为“绿色城市”的城市改建方案,现在,莫斯科市区有100条林荫大道、98个市(区)级的公园、800多个街心花园;郊外的18万公顷防护林带以及森林公园从8个方向楔入城市,形成楔形绿地,构成城市森林的基本格局。
按照杭州市林业水利局副局长陈勤娟的理解,城市向森林化方向发展,已经从绿化层面向生态层面的提升。可以说,城市的绿色资源,已经成了城市元素的一部分。“城市森林不仅是公众休闲的场所,而且是人与自然交流和沟通的去处。”
李智勇则建议,城市林业应该作为公共产品建设纳入地方公共财政政策。同时,因为城市森林周期长、可再生的特点,完全可以将其作为“有生命力的基础设施”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