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台州资讯
3  4  
PDF 版
· 宁溪镇台州市的 “后花园”
· 院桥镇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9月2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宁溪镇台州市的 “后花园”
  宁溪镇

  台州市的 “后花园”

  林木葱葱,溪流潺潺,奇峰夺景,飞瀑惊幽。

  这不是梦幻仙景,这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一份厚礼。这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就在台州市的“后花园”——黄岩区宁溪镇。

  宁溪镇位于台州市黄岩区西部,辖区面积88.54平方公里,下辖43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人口34652人。近年来,宁溪人充分挖掘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创造性地发展经济,使这个昔日的穷乡僻壤成了台州市生态示范镇、浙江省“小企业创业基地”。

  小灯富万家

  宁溪处于台州市的“大水缸”——长潭水库上游。为保护水源水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宁溪人以生态促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制定了生态工业发展规划,以镇北工业区、镇南工业区、镇西工业区为主体,加快无污染的节日灯产业集聚。目前,宁溪节日灯行业企业已有28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3家,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18家,占全区节日灯行业总产值的97%以上,产品门类齐全,有八大体系5000多个品种,远销美国、欧洲、东南亚、中东、印度和俄罗斯等地,成套节日灯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量的10%以上。仅此一项,每年就为农民增收1400多元,实现“小灯富万家”。

  小吃美名扬

  俗话说,靠山吃山,像山一样挺拔的宁溪人对山情有独钟。在山上,他们发展高效品牌生态农业。建成了500亩的快乐片综合型农业示范园区和1500亩的笋竹两用林基地、2000亩的杨梅基地等。7月份又完成了受益农田1.1万亩的省级小流域农业生态工程和中低产田改造工程,成功培育了“下蒋岙枇杷”、“前洋红茄”、“宁溪豆腐”、“金山陵糟烧”、“宁溪绿豆面”等一批农副产品品牌,这些山珍小吃因它们的“出生地”而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青睐。“宁溪豆腐”、“金山陵糟烧”、“宁溪绿豆面”等山珍美食已经成为名声远播的台州著名风味美食。小吃扬美名,山民变富民。这些生态农业品牌,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如“前洋红茄”品牌形成后,收购价稳步上升,今年前洋茄农每户平均净收入比2005年增加了8000元左右。

  山水建花园

  构建生态旅游,打造台州市区的“后花园”。这是宁溪人新的发展视角。他们利用境内黄岩溪、半岭溪、五部溪等溪流纵横、森林资源丰富的条件,适度进行生态环境改造。凭借富山大裂谷、上郑瀑布群、黄岩石等旅游景点,他们以山地自然风光为基础,进行林相改造,建设庄山公园、凤山度假区等景区,兴办农家乐园,配套发展旅游服务接待设施。形成集观光、休闲、美食于一体的生态旅游,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了西部山区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把潜在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效益。

  镇村换新颜

  围绕生态示范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宁溪人加快了镇村改造的步伐。涉及26个村(居)的康庄工程基本完工,82省道延伸线宁溪段工程、牌门——永嘉、宁溪——上郑复线等工程开工建设并部分完成,防洪坝二期工程(右岸)和牌门三爿坦等水利水毁工程全面修复,宁溪中学二期扩建和新水厂工程顺利进行。

  按照生态镇规划,城镇规划区面积拓展到3.5平方公里。为加快镇村建设,他们植入“经营城镇”的理念,多渠道筹集城建资金,重点抓好高山移民小区、九都新区等建设,打造“山水相映、城景相辉”的农村新社区,促进人口、生产要素向建城区集中。对城镇主街道进行功能划分,明确产业布置区块,减少产业无序分布及由此带来的环境卫生问题。一个山、水、城共生共荣,风貌独特的现代化生态小城镇初现雏形。

  以“两清两改”为抓手,村庄整治及环卫工作红红火火开展。宁溪镇已有5个村通过村庄整治验收。建成了涉及24个村(居)的垃圾收集点300多个,压缩式垃圾中转站1座,在建城区范围内实行严格的全日保洁及“门前三包”制度。投资733万元的改水工程,使2.1万群众在年底即将喝上清洁的自来水。该镇还把污水集中处理作为民心工程来抓,正式启动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化处理试点工作,推进农村露天粪坑清理和公共厕所改造。同时,开展森林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和“青山白化”治理、生态墓地建设,使宁溪永葆青山碧水,进一步增创生态优势。

  

  文化放异彩

  宁溪是一个有千年历史的古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传统节日“花朝节”(即二月二)和灯会音乐《作铜锣》等;古迹众多,有宋街、元明街、建于唐大中壬年的觉慈寺等;名人辈出,有化学家王进、物理学家王天眷、抗日名将王禹九等;并且又是革命老区,有红十三军临时指挥部“天香堂”等。

  宁溪人视古镇文化为瑰宝,制定了民间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开发的规划,组建民间艺术队伍,建设文体硬件与软件设施,抢救并光大艺术。经过整合,现有民族民间器乐演奏文艺队伍铜锣会、粗吹队、细吹队、舞蹈队各1支,腰鼓队30支,乐器队涉及44个村(居),狮龙队涉及21个村(居)等。尤其是群众性的文娱体场所纷纷建成,使群众闲有所乐。如建成占地280亩的金山公园,每到傍晚,悠扬的乐曲就会在金山公园响起。新的文明生活方式已蔚然成风。

  坚持民间艺术土色土香、原汁原味的情调这一固有的特点,加快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充分挖掘与发挥人文资源优势。在此基础上,整理收集乡村传统文化节目,如乐曲《作铜锣》通过收集整理,2006年被收入台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向省里申报。开发了宁溪独有文化旅游资源,加快推进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升城镇品位。

  宁溪,这颗台州市区西部明珠将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