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台州资讯
3  4  
PDF 版
· 宁溪镇台州市的 “后花园”
· 院桥镇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9月2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
院桥镇
  院桥镇

  院桥镇

  “农业结构调整、工业迅速崛起、集镇快速拓展”,这是黄岩区院桥镇提出的发展目标。

  院桥镇位于温黄平原的中心腹地,距黄岩区行政中心所在地10公里,离黄岩机场13公里,甬台温高速公路穿镇而过,并开设道口,是台州中心城市的西南交通枢纽。镇总面积80.4平方公里,镇政府下设4个办事处,辖4个居委会、72个行政村,人口约7万人。

  院桥镇是台州的名镇。先后获得省文明镇、省工业卫星镇、省教育强镇、省卫生镇、省绿色小城镇、省“东海明珠”文化工程、浙江省“东魁杨梅之乡”等荣誉。2005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70.34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24亿元,工业总产值68.1亿元;外贸出口7.13亿元;财政收入8165.14万元。

  工业:该镇现已形成五金机械及摩托、木制工艺品、塑料制品和文化纸业制品四大支柱产业,产品远销国外。

  农业:独具特色,晨阳牌番茄、鉴洋湖牌果蔗、店头荸荠等享誉省内外,西合苗木引种全国11个省市。

  休闲:院桥有独特的地理地貌,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众多,有台州最大的湿地鉴洋湖、千年古寺广化寺、避暑盛地太湖山、碧波荡漾的秀岭水库等。

  院桥镇于1997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经过10年的发展,实现了从农业大镇、农村集镇向经济强镇、生态工贸城和黄岩城市副中心跨越的目标,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集镇建设、中心村建设、企业改制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展和明显成效,并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

  制度创新:

  打造一个亲民政府

  在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院桥镇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思想,打造亲民勤政、廉洁高效的务实政府。通过便民服务、平安服务、先锋服务“三个服务中心”建设,深化效能建设,提升机关执行力,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为民服务的长效机制,把政府工作重心从直接抓微观转移到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上来。同时,不断完善管理体制,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增强镇政府在推进小城镇发展和履行公共服务职责、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方面的统筹协调能力。

  在农村土地管理和户籍制度改革过程中,院桥镇正确处理城镇建设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在用地指标限制的情况下,积极通过建设标准农田、复垦老宅基地、改造优质园地等措施,有效盘活出220亩土地指标。同时,采取控制一定的建筑容积率来引导企业向空间要土地,切实缓解用地紧张状况,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在加快城镇人口集聚中,镇政府积极争取政策,对在镇内置业办厂或长期固定就业的农民允许在城镇落户,加快二、三产业发展。通过1997年和2001年两次户籍改革,有效集聚城镇居民2500多人。

  思路创新:

  形成自己的发展特色

  经济发展速度和带动力是小城镇和中心镇建设的重点。几年来,院桥镇按照“强化农业基础,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的总思路,狠抓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齐头并进,推动经济总量上台阶。

  在农业发展上走特色之路。镇党委、政府以强化农业结构调整为重点,狠抓基础投入。在实践中,坚持以农业示范园区和标准农田建设为着力点,以品牌农业为抓手,立足生态优势,做好特色文章,打响绿色品牌。几年来,全镇建成8个市、区级农业示范园区和10个特色农业生产基地,晨阳牌番茄、九岗山牌东魁杨梅、鉴洋湖牌果蔗等品牌农产品享誉省内外。在产业化发展上,全镇组建了4家合作社,吸收235户种植和贩销大户开展产、供、销服务,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工业发展上注重质的提高。他们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质的提高带动量的扩张。重点抓好三方面:一抓园区建设。镇政府加强工业服务,改变过去企业自由发展、按企业所需抓征地落实的被动状况,在城镇周边集中开辟工业园区。同时,设定入园条件,以增加技改投入、确保产出率和税收贡献率等为条件,促进企业提高技术含量,提升产业层次。二抓招商引资。在引导现有企业强管理、上规模的同时,大力引进科技含量高的规模企业,快速优化产业结构,扩张经济总量。三抓服务环境。镇政府职能部门强化服务意识,积极探索新的服务机制,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困难,为产业集聚、人才集聚和企业集群发展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在三产发展上力求拓展。进一步完善商贸设施建设是提升中心镇建设层次的有效载体。几年来,该镇多措并举加快旅游、商贸、物流、房地产等行业的发展,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的比重。

  规划创新:

  科学规划建设新农村

  院桥镇作为温黄平原的中心腹地,在建设规划上必须大胆超前。为此,镇党委政府着力抓好四方面工作:

  编规划。10年间,该镇两次修编城镇总体规划,并按照建设现代化生态工贸城和黄岩城市副中心的目标定位,主动接轨黄岩主城区,加快总规和详规编制,完善城镇规划体系,构建“行政中心区、商住文化区、工业加工区、现代物流中心区、生态旅游休闲区和农业观光区”六大功能区块。

  拉框架。以新区开发带动旧城改造,建设道路主骨架,完善贯通“两轴四纵六横”城镇道路主骨架,搬迁医院、车站、商贸等功能设施,拉开新区建设框架。

  强管理。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先导”的思想,不断提高市民的文明程度和环保意识。通过文明示范镇创建,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治理城镇环境卫生、经营秩序和交通秩序,采取集中整治和长效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切实改变镇容村貌“脏、乱、差”状况。同时,延伸整治成效,先后对6个中心村进行村庄整治,营造更好的投资、工作和人居环境。

  重建设。按照总体规划,搞好城镇详规设计,把关单体建筑,用规划和设计管好街景立面、标志性建筑等。通过“康庄工程”建设,实现通村道路硬化率达100%,缩短城乡差距,提高城镇辐射能力。在居民生活方面,投资800余万元建成了涉及全镇68个村居的自来水工程,使近6万人口吃上了放心水。在城镇基础设施方面,先后投资3500万元加强道路、绿化、河道整治等,使城镇功能进一步完善。

  观念更新:

  构建城市带发展新平台

  通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城镇已成为承载和促进城乡发展的新平台。院桥镇党委、政府树立 “高起点、高标准、超前建设”的新发展观,利用院桥的区位优势,引导发展城市带经济。

  近年来,全镇共发展各类加工企业4234个,销售型企业3100个,带动培育形成了6100亩番茄、4200亩果蔗、5200亩地方特色果蔬等农产品基地。随着城镇功能的逐步完善,带动整体经济飞跃发展的雏形已经显现。小城镇已成为外联市场、内牵千家万户的有效载体,充分发挥了生产要素的地域集中和商品的流通交换作用,彰显出城镇功能的长远效益和经济、社会效应,使城镇建设和城市经营走上了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轨道。据初步统计,2005年,来院桥从事商贸经营活动的外来人员达到1.2万人次,市场交易金额6000余万元,全镇零售业、餐饮业、娱乐业、信息产业、流通业等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3年至2005年3年间,全镇新增个体经营户1500户。2005年,全镇完成社会生产总值70.34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4亿元,实现财政收入8165.1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393元。

  □俞益成 罗永镇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