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在京公布的全国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我国国民体质总体水平比2000年略有提高,并存在三大特征和变化趋势。
公报显示:和2000年相比,国民体质综合指数提高了0.75%;国民身体素质综合指数提高了3.43%;但国民身体形态综合指数降低了0.86%;国民身体机能综合指数下降了9.65%。
成年男人胖子多了
三大特征和变化分别是:第一、成年男性肥胖率较高,并比2000年有所增长;第二、20到69岁年龄段的乡村人群体质比同年龄层的城镇人群差;第三、国民体质水平在我国呈“东高西低”状态。
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司长盛志国解读公报时说,不同年龄段人群各类指标的变化存在差异。幼儿、成年和老年人体质总体水平均有所提高。成年男性肥胖率比2000年增加了1.7%,其中,40到44岁的年龄段肥胖率增长最多。城镇和乡村人群以体质优秀率来对比,前者比后者在各年龄段上要高出几乎一倍,不合格率则要少一倍。在全国,国民体质综合指数最高的分别是:上海、江苏、山东、广西和北京,倒数几位的分别是:西藏、贵州、青海和新疆。国民体质呈现“东高西低”态势。和2000年相比,国民体质优秀率为13.8%,提高了1.5%;良好率为25.2%,减少了0.2%;合格率为48.2%,减少了1.2%;不合格率为12.8%,减少了0.1%。
少儿多项素质下降
儿童青少年(学生)体质监测结果显示:我国汉族城乡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胸围继续呈增长趋势;学生营养状况继续改善;学生的握力水平有所提高;低血红蛋白检出率持续下降;蛔虫感染率降低。但是,在学生体质健康改善的同时,超重与肥胖率继续增加,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呈下降趋势。
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杨贵仁说:“调研结果表明,有60.4%的学生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有74.6%的学生认为他们体质不好是由于体育锻炼不够造成的;有28.9%的学生说他们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数据显示:我国7到22岁汉族学生中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成为影响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的一大因素。以城市男生为例,2005年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13.25%和11.39%,比2000年分别上升了1.4%和2.7%;城市女生的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8.72%和5.01%,分别上升了不到1%。乡村的男生和女生的这两项指标也分别比2000年上升明显。
与2000年相比,大、中、小学学生视力不良率均有所上升,且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其中,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女生高于男生。2005年,小学生视力不良率为31.67%,比2000年增加了8.5%;初中生为58.07%,比2000年增加了8.7%;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视力不良率分别高达76.02%和82.68%。也就是说,我国的大学生中,100人中就有83人视力不好。
杨贵仁还透露了其他令人忧虑的数字:我国学生各年龄组的肺活量水平继续下降;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
杨贵仁认为,营养过剩的膳食、过多地玩电脑游戏和看电视、体育锻炼不够等因素是造成学生肥胖、近视、身体素质下降的主要原因。数据表明,有20.9%的家长不支持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有66%的学生每天运动时间不到一小时。
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科技部、卫生部、国家统计局等10个部门联合,在全国31个省、市、区进行,于2005年结束。监测对象为3到69周岁的中国公民,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涵盖了25个民族的223200人。
(综合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