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9版:媒体点击
3  4  
PDF 版
· 升高一摄氏度也不会融化
· 美法中三国数据矛盾
· 鲨鱼会游又会走
· 从气象学上讲不成立
· 科学家解疑地球三极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9月2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印尼海底新发现五十二个生物物种 
鲨鱼会游又会走
  一个科研小组探索印度尼西亚沿岸海底之后,发现一个大批新物种会聚的水下新世界。科研人员18日宣布,他们发现了52个新生物物种,其中包括可以用鳍行走的鲨鱼、看上去像螳螂的虾和交配时会快速变色的鱼。

  这个美国“保护国际”组织派出的科研小组警告说,这一地区正受到渔民威胁,呼吁印尼政府加大保护力度。

  鲨鱼用鳍走路

  今年早些时候,“保护国际”高级顾问马克·埃德曼带领小组两次考察印尼巴布亚省西北部鸟头半岛沿岸附近海底。埃德曼说:“这是这个星球最令人惊叹的美景之一。”

  埃德曼和他的科研小组成员宣布,他们发现了52个新物种,其中包括24种鱼、20种珊瑚和8种虾。

  科研小组发现的最大亮点是两种小型鲨鱼,它们身型瘦小、长度可达到约1.2米,带有黑色斑纹和许多斑点。小鲨鱼游弋在珊瑚间觅食,竟能贴着海底靠鳍来行走。研究人员给新发现的鲨鱼起名为“肩章”鲨,因为它们身上的斑纹如同军服上的肩章。

  “保护国际”成员罗杰·麦克马纳斯说:“它们选择用胸鳍行走,贴着海底走了好长时间,猎捕贝类、螃蟹等生活在沙子表面或里面的生物。它们是奇特的动物。”

  埃德曼说:“发现新鲨鱼特别令人震撼,因为这是高等动物,不是细菌或蠕虫。”

  小组还发现了一种“闪光”隆头鱼,一条雄鱼拥有许多雌鱼配偶,在交配时,雄鱼快速变换亮粉、黄、蓝、绿或其他颜色,如同一种交配礼节。

  “保护国际”说,鱼类学和水生生物月刊《水》已经同意刊登关于两种新鱼种的论文,关于其他物种的论文也在撰写之中。

  天然物种胜地

  澳大利亚科学家卡登·华莱士说,她对发现这么多新物种并不惊奇,“主要因为那里是偏远地区,而科学家以前少有问津”。华莱士说,这些发现将为科学家提供重要的数据。

  这一地区约有1.8万平方公里,位于印尼、菲律宾、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所罗门群岛之间的“珊瑚三角”区。埃德曼说,新发现为这个已经享有传奇盛名的地方,添加新的传奇。

  他说,在鸟头半岛附近,生活着1223种鱼类和600种珊瑚,拥有世界已知珊瑚种类的75%,物种集中程度比澳大利亚的大堡礁还大。大堡礁的面积超过这一地区10倍,鱼类和珊瑚的物种数量分别为1464种和405种。在面积更大的加勒比海地区,只有不到1000种鱼,珊瑚更是只有58种。

  面临各种威胁

  “保护国际”的麦克马纳斯说,鸟头半岛附近所受过度捕捞的威胁增大,一些当地渔民使用炸药等危险手段,可对珊瑚礁造成破坏,陆地上的挖矿等工程也对水域造成污染。

  他说:“所有这些活动都造成海洋的污染。这里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依赖于广泛多样、有差异动物种类的栖息。”

  埃德曼说,新发现的物种中只有一种鱼可以食用,但科研人员担心,一些鱼种可能成为猎捕观赏鱼的目标。巴布亚省立大学研究员保卢斯·博利说:“我们担心有计划商业捕捞规模在这一地区扩大。”

  埃德曼说,鸟头半岛周围地区只有11%得到保护,印尼渔业部希望增加海上巡逻力量。

  还有一些科学家担心,海洋受到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会影响科学家研究许多尚未发现的物种。

  他们指出,海水水温升高正在导致大片珊瑚“蜕色”,从大堡礁到加勒比海,“蜕色”情况2005年达到历史最严重水平。升高的水温可以杀死珊瑚,逐步夺走许多海洋生物的生存地。  庄北宁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