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大庆开钻 全球第一口陆相白垩纪科学钻井
· 科学: 认识气候的力量
· 洞察白垩纪 这面反映气候变迁的“镜子”
· 深入地球2000米 探究1亿年前的气候变化秘密
· 探秘白垩纪:为气候变暖寻找答案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9月1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大庆开钻 全球第一口陆相白垩纪科学钻井
  大庆市肇源县茂兴镇。一声响亮的汽笛,打破了赵家窝棚屯平日的宁静。

  8月18日上午11时许,驻扎在村边的30645钻井队井场,响起一片鞭炮声。在湛蓝的天空下,“松辽盆地科研钻探1号井”开钻了!

  “松科1井”是全球第一口陆相白垩纪科学钻井。在过去的40年间,虽然国际科学界已经在深海和陆地实施了几十口针对白垩纪的海相科学钻探计划,但是针对陆地沉积的科学钻探仍是空白。

  这也意味着,自2001年我国正式展开“大陆科学钻探计划”以来,继2005年在江苏东海成功完成深入地下5158米的“科钻一井”,科学家们又把眼光瞄向发育了完整白垩纪沉积的松辽盆地。

  科学钻探最早始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提出的“深海钻探计划”。深海钻探与人类首次登月被誉为当时人类的两大壮举,板块构造理论就是“深海钻探”的成果之一。20世纪90年代,中、美、德三国又共同发起了“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大陆科学钻探在世界上实施10年来,已经有13个国家打了近100口深浅不一的科学研究钻井,但针对白垩纪陆相沉积的科学钻探仍然是个空白。

  1997年,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被国家科技领导小组列为“九五”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并于1998年被国际大陆科学钻探组织列为国际大陆科学钻探项目。这次在大庆油田开钻的全球第一口陆相白垩纪科学钻探井——“松科1井”,是继“东海科钻一井”、“青海湖环境科钻井”之后,在我国大陆上实施的第三个重大科学钻探工程。

  人类已经对太空进行了无数次成功探索,但对地球内部的勘查却因为那些坚硬岩石的阻隔而困难重重。对地球内部的认识,我们大多只能通过地球物理等方法间接获得,但地表地球物理探测只能获得近地表的构造影像及对深部的推测,而且这种推测存在“多解性”。

  大陆科学钻探是获得地球大陆内部信息的惟一直接途径,数千米的深部钻探能够提供保留在垂向层序中的地质记录,通过研究系统瞬态动力学,使多解性变得“真相大白”。因此,由深部钻探技术和地球物理探测技术构成的科学钻探工程,被誉为“伸入地球内部的望远镜”。

  通过大陆科学钻探对岩石圈进行直接观测,可以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及环境变迁,探索地下微生物的分布及潜育条件,预防环境及地下水污染,处理核废料以及长期观察地球变化等,可以解决一系列重大基础科学问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