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据《文汇报》报道 诺贝尔获奖者要抢话筒发言,罕见。这次,他们急切地想对中国听众说的,用1998年获奖者伊格纳罗的话就是:“忘掉诺贝尔吧。”
说完这句,一向风趣的伊格纳罗微微低下头,严肃地注视着台下的听众。
“忘掉诺贝尔”,就是要让听众们不要那么在乎是否得到诺贝尔奖。
“2006诺贝尔获奖者北京论坛”9月5日开幕,7位诺奖得主集体来华,所经之处,获奖者意料之中地成为了明星。6日,5位获奖者来到北京某研究所,与学生、教师进行座谈。“中国人何时能够获得诺贝尔奖”、“女性获奖者为何那么少”、“你们获奖前预测到自己会得奖么”……一连串和得奖有关问题、一张张渴求答案的脸庞,一次次地抛向了主席台。
连一向不那么爱主动发言的1998年获奖者穆拉德都急着要抢话筒,可见他对这个问题的重视。不过,2004年化学奖得主西查诺瓦扬了扬手,他要讲完:
“这些天,我听到了太多关于得诺贝尔奖的预测性问题,太多了。”作为以色列首位获得诺奖的科学家,诺贝尔奖理应对西查诺瓦有特殊的意义。但他说,争取诺贝尔奖,对他的研究来说,最多只构成10%-20%的动力。
“世界上有太多太多的科学家,他们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有许多我非常尊敬的科学家。但是,每年,诺奖的每个奖项最多只会出现3位获奖者。这不是唯一的标准。”西查诺瓦说。
穆拉德终于接过了话题,他引述了自己的经历,他曾听说,有几位科学家在较劲,看谁先获得诺贝尔奖,这位内科医生幽了一默:“这样对健康没好处。”“最重要的是乐趣,科学发现过程中的乐趣。”穆拉德说。
“我觉得过早获诺奖不是一件好事,这对继续我的研究来说并没有积极的作用。”在回答某报记者提问时,1988年诺奖得主哈特穆特·米歇尔如此表示。“您可以考虑争取第二个诺奖啊?”“啊,从来没有想过。”
“当我意识到我的研究成果可以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好,我就对这项研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强大的动力。”1988年化学奖得主胡伯尔一字一顿地说。
伊格纳罗最后发言,他表示,科学家应该更多关注如何做出原创性的成果,而不是发表论文。“做那些对某些理论进行延伸的研究,即便你在有很高影响因子的杂志上,去发表100甚至150篇论文,你都不可能获得诺贝尔奖。”台下用笑声回应伊格纳罗的“冷幽默”,因为此前,刚有人提问,论文被拒怎么办。
“应该把眼光更多地放在如何让自己的工作造福社会。”伊格纳罗表示。随后,他说:“忘掉诺贝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