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7版:温州资讯
3  4  
PDF 版
· “美国国际物流中心”面对中国招商
· 温州“三大行动”助推新农村建设
· “四结对”提速新农村建设
· 96.8%支持:执政为民赢民心
· 鹿城招商引资凸现“四大效应”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9月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96.8%支持:执政为民赢民心
——记温州市“五个一”民生工程
  “如果遇到‘五个一’民生工程需要举家搬迁安置时,你会做出何种选择?”在最新的一项“五个一”民生工程民意调查中,高达96.8%的温州市民选择了“支持配合”。由温州市政协与温州大学合作举行的这项历时3个多月的专题问卷调查,用最有力的数据表达了温州人民对“五个一”民生工程的支持。

  “五个一”,就是一房、一堤、一路、一环和一网,简简单单10个字,却寓意深远:一房,指的是拆迁安置房;一堤,指的是沿江防洪堤;一路,指的是瓯海大道;一环,指的是市区东片道路交通环;一网,是指地下排污管网。10个字的实施,寄托了温州人民的殷殷希望,更承载了温州城市转型、城市发展的新气象。

  居者有其屋,安居方乐业

  在车站大道16—3号地块安置房6号楼前,温文岚拉着丈夫的手,比划不停。她身后6岁的儿子,兴奋地叫着:“新房,新房!大大的新房!”

  同温女士一家一样,今年温州市共有7000户居民可以入住新房,总交付使用面积达190万平方米。此外,还有3000户可以进行认购定位。自“五个一”民生工程开展以来,温州安置房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今年已步入安置房回迁的高峰年。

  在温州杨府山、百里路、锦绣路、勤奋路……安置房建筑工地旁,随处可见一个个兴奋而雀跃的身影,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的还拖家带口齐亮相,炎夏酷暑仍不减其半分热情。

  王滨指着天雷巷安置房向笔者描述他的新家,脸上掩不住满心欣慰。“一家4口盼新房盼得太久了!”他长吁一声:“不用再租房了,总算有家了。”

  所谓安居乐业,先安居方能乐业。但在温州,“住房难”是困扰居民生活的两大难题之一,直接导致了温州百姓“幸福指数”的下降。“五个一”工程的首要任务,就是解决住房问题。“必须要让居者有其房”,温州市委书记王建满说。温州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讨论研究,并赴工程一线监督进展,狠抓落实,坚决做到责任到人,责任到岗。在拆迁安置过程中,市政府和有关部门还积极探索,改变传统“原拆原建、实物安置”的单一安置模式,采取“实物安置、货币安置、实物安置与货币安置相结合”的多元化路子,受到市民的广泛青睐和支持,大大推进了拆迁安置进程。

  以南塘街改建工程为例,今年南塘街改建被列入“五个一”民生工程和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得益于新的安置模式,南塘街一带的百姓对拆迁安置正从排斥、不支持转向积极参与和主动配合。

  王建满感叹地说:“群众支持是城市建设的力量源泉。‘五个一’民生工程是群众最急、最盼、最希望解决的大事、重事、要事。一定要交给人民一份满意的答卷。”6月底,温州安置房建设结顶竣工已达200.5万平方米,完成年度计划的105%,2256户拆迁户获得新居钥匙,671户完成安置房认购。

  交通圈就是经济圈

  “行路难”,是温州人民生活的另一难题。近年来,随着私家车数量的迅速增长,城市格局的快速变迁,以往的交通格局、交通容纳量已经不能承载温州的发展需求。家住新城“家景花园”的孙毅对此深有感触。

  孙毅在财政局上班,上班地点和住所分处温州的两头。每天,他都要驾车绕过汤家桥寰岛,经过新城大道、锦绣路,提早20分钟出门是最起码的。他说:“驾车上班本为图个方便快捷,现在倒好,更花时间花精力,而且汽油开支太大了。”

  联环成网,打通“瓶颈”、延伸路线,成了当务之急。“五个一”工程的城市东片道路交通环建设,就是致力于打造温州的城市“快速通道”。“一环”建成后,温州将形成以行政管理中心为核心的道路网络和多层交通环线,交通流量有效分流,交通压力大为缓解。城市的基本框架将被拉开,有力促进温州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与之相对应,温州将瓯海大道建设纳入“五个一”工程建设之中。在交通层面上,瓯海大道负担着打通城市的东西走向、成为横贯温州“第一大动脉”的重任。

  在“五个一”工程规划中,瓯海大道建设的经济意味显然更加重大:其建成后将极大扩展温州的城市容量,加强城市功能,推进城市“东扩西优南连”,带动龙湾、瓯海两个城区和温州生态园的开发建设,对温州的经济增长大有裨益。

  正如王建满所说:“交通圈就是经济圈,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温州,绝对不会让交通基础设施拖了城市发展的后腿。

  如今,瓯海大道主线隧道已全部贯通,完成投资额14.6亿元,占总投资额的58%,累计已完成工程量8.9亿元,占总工程量的65.5%。而城市东片交通环建设的汤家桥南路和府东路北段,现已进入工程扫尾阶段,有望在国庆节前通车。

  “质”与“形”的并重

  城市文明,很大程度反映在市容市貌上。城市建设,需要的是“形”与“质”的并重,市政设施是体现城市品位的重要载体。

  “五个一”工程中,沿江防洪堤与地下排污管建设正是“质”与“形”的兼顾。

  根据规划,温州政府提出百年一遇的防洪堤质量标准。在高质量的保证下,要将其建设成为集城区防洪、交通道路、公园景观为一体的“江岸长城”,使之成为“温州的外滩”。

  居住在市区朔门已60多年的温文斌,每天都会到安澜亭码头附近看看沿江防洪堤的施工进程,俨然是一名“编外监理”。“这么多年深受瓯江水患之苦,就盼着这条堤早一天建好,生活就会多一分安全。”

  在防洪堤建设初期,需动员200户居民拆迁。拆迁户对此表示理解和支持,拆迁工作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目前,解放北路至安澜路段已完成工程量的74%,安澜亭至东方船厂段已完成70%。整个工程将在2008年以前实现闭合。

  而总投入近67亿元的地下排污网建设,采用了最新的非开挖敞开式挤压掘进顶管的施工方法,正悄然改造着温州的地下“净化器”。此次排污网建设,将使温州实现“一城一网”截污纳管,城市污水收集、输送、处理连贯配套的新格局。如今,温州已建成地下排污管网22.27公里,完成了年度计划的74.2%。

  建房、修路、筑堤、排污,“五个一”工程无一不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关乎民之所想、民之所急的重大工程。人民,正是“五个一”工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执政为民”在“五个一”民生工程建设中得到最好的诠释。

  □ 李 哲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