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台州资讯
3  4  
PDF 版
· “ 歌无限”大奖赛下月决胜台州
· 一句话新闻
· 奏响乡村文明的交响乐
· 百名专家为玉环 谋划科技创新
· 文化大融合:崭新的台州城市形象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8月3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奏响乡村文明的交响乐
——台州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纪实
  

  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在农村,难点亦在农村。台州市不断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立体式推进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合力在乡村大舞台上奏响了精神文明建设的交响乐。

  订单培训、政府买单,把农民请进“大学堂”

  台州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提高人的素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环节来抓。以“台州大讲堂”为平台,整合社会科学资源,把宣教与解决农村当前的一些突出问题结合起来,在全市农村广泛开展千场“宣讲形势送政策”活动,推动形势政策宣传向基层普及,向社会普及。全市现有兼职讲师团成员215人、乡镇宣讲团成员1200多人,以及万名基层宣传员队伍,还专门成立了文明礼仪宣讲团和宣讲协会。

  坚持“订单培训、政府买单”的运作方式,台州市根据区域特点和主导产业发展要求,大力培训社会需求量大的制造业技术工人和专业服务人才,打造特色劳务品牌。同时,适应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要求,大力培训农业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社长、农业龙头企业经营者。对未能升学的农村初高中毕业生,继续给予3个月到1年的职业技能培训。从2004年开始实施“百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以来,全市已培训农村劳动力25万人,2006年计划培训16.56万人。通过培训,使广大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就业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百村示范、千村整治,让农民生活在洁美的家园

  自2003年开始,台州市启动和实施了“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先后出台了关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规划纲要。坚持以城带乡,促进公交、供水、环卫、文体和培训就业等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努力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目前,全市已完成416个村的村庄环境整治,建成“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57个,其中省级示范村17个。今年,全市新建30个“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完成350个村庄的整治。

  台州市采取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办法,多渠道解决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资金问题。据统计,全市各级财政已累计投入整治建设资金5.87亿元,今年全市可基本实现村村公路硬化,城镇规划区内实现村村通公交。从今年秋季起,免收城乡义务教育杂费。全面开展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全市共参加农村合作医疗388万人,参保率达82%,切实增强了农民的保障力度。

  农村环境面貌既反映了农民的文明化程度,也体现了农村的社会风气,是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台州市把开展以“洁美家园绿色行动”为主题的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作为打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场硬仗。市区和温岭市、玉环县对大部分村庄进行了整体规划整治建设,其他县市则以改路、改水、改厕、“赤膊墙”整治和村庄绿化为主要内容,全力抓好高速公路、国省道沿线和名胜风景区、城镇周边村庄的环境整治,使全市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科学知识是农民走向现代文明的必修课。台州市以深化“双整治、双建设”活动为契机,大力开展科技知识、健康卫生、移风易俗等内容的宣传教育,把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带进农家、带进田头,使广大农民群众逐步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消除愚昧迷信和陈规陋习,构建起新的思想道德体系和文化体系。

  政府扶持、市场运作,为农民提供健康的文化环境

  从2003年开始,台州市委、市政府提出每年创建500个农村基层文化俱乐部。市财政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拿出200万至300万元奖励资金,带动了地方各级财政配套奖励几千万元,有力地激发了农民群众建设基层文化俱乐部的热情。到2005年底,全市共建成1577个农村基层文化俱乐部,占全市村居数的31%。目前,全市农村基层文化俱乐部共建成健身路径400多条,篮球场120多个,门球场30个,图书室1500多个,乒乓球室1500多个,小广场300多个,使广大农民有了自己的活动场所。同时,努力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市5110个行政村,除地处偏远山区以外,有4492个村实现有线电视村村通。

  台州市还按照“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社会参与、有偿服务”的原则,建立了台州市农村数字电影有限公司,全权负责全市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作,解决了村民和外来创业者看电影难。2005年,市政府和各县(市、区)政府投入经费180万元,将1万场数字电影送到农村。把免费送1万场电影、1000场文艺演出、20万册图书到农村,列为市政府今年为民办实事之一。市委宣传部还专门筹资50多万元,购买一辆文化下乡专用大篷车,便于各部门开展送文化下乡。

  充分利用各种节日、纪念日,积极整合、挖掘和利用各种文化资源,通过举办文化节、艺术节、旅游节等形式,推动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今年,以举办台州市首届农民文化节为载体,活动期间开展了农民十佳歌手大奖赛、农民趣味运动会、农民家庭才艺大赛、农民广场吹打乐大赛等一系列富有地方特色的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有2000多名农民群众直接参加了表演,吸引了3万名农民群众观看演出。近几年来,全市各地大力扶持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台州乱弹、黄沙狮子、大奏鼓、无骨花灯、台搁、道情等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

  通过政策引导,积极鼓励民营资本以独资、合资、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兴办文化产业,大力发展农村民办文化。到2005年底,全市民间剧团每年每团平均演出265场,演出收入35万元,观众人数达到5000万人次。温岭市青年越剧二团荣获2005年度全国服务基层、服务农村文化工作先进集体。80多家民间剧团作为农村文化市场的领头羊,常年活跃在全市及全省的广大农村。

  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给农民结上共建“对子”

  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是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快速发展的新路子。台州市自去年开展“双千结对共建文明”活动以来,已有1063家各级文明单位和创建村结成对子。文明单位通过帮助结对村发展农村经济,改善文化设施,美化村容村貌,提高农民素质,有效地推动了城乡的协调发展。据统计,在结对活动中,开展共建或修建文化活动室183个,开展文化活动910多场次,送图书8万多册,帮助修建道路220多公里,修建桥梁36座,开发经济发展项目80多项,扶持资金达1000多万元。结对共建激发了各地的创建热情,部分县(市、区)、乡镇还出台了相关的奖励措施,实施以奖代补。

  同时,台州市启动“千村千企”结对共建,构筑村企互动平台。充分发挥台州民营企业数量多、实力强的优势,积极探索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投身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格局和投入机制。今年,全市将实现合作项目1000个,合作资金3亿元,其中无偿捐献资金将达到1亿元,安置农村劳动力就业1万人。

  陈永渊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