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台州资讯
3  4  
PDF 版
· “ 歌无限”大奖赛下月决胜台州
· 一句话新闻
· 奏响乡村文明的交响乐
· 百名专家为玉环 谋划科技创新
· 文化大融合:崭新的台州城市形象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6年8月3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提升文化软实力 推进全市一体化
文化大融合:崭新的台州城市形象
文/洪卫 俞益成 徐世翔 图/市文明办提供
  提升文化软实力 推进全市一体化

  文化大融合:崭新的台州城市形象

  文/洪卫 俞益成 徐世翔 图/市文明办提供

  第十三届省运会即将在台州开幕,中国网络音乐节也将在台州拉开帷幕,参与“中国魅力城市”评选的台州已进入第二轮魅力城市的展示。同时,“中国缝制设备制造之都”、“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近日先后落户台州,台州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与日俱增。而在台州大地上,“多城同创”、“学习型城市”、“农民文化节”等群众广泛参与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也正开展得如火如荼。台州,正以文化大融合的态势,凸现崭新的城市形象。

  台州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了推进台州一体化的战略要求。那么,在台州一体化的进程中,文化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台州市委书记蔡奇用一句话作了概括:“在推进台州一体化的进程中,要以文化为灵魂,形成‘大台州’的理念。”

  这句话对台州来说显得格外重要。有一个事例可以用来说明问题:在去年召开的首届台州商人大会上,不少在外地甚至是国外创业的台州籍企业家说,外界很多人都知道临海、黄岩、路桥等地名,但不知道台州。很多台州生意人在外不说自己是台州人,甚至自称温州人。就是在台州本土,很多人也愿意以临海人、黄岩人、路桥人等来自称。

  如何形成“大台州”的理念,不但关乎台州作为一个城市的知名度,同时,也影响着台州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在今年5月召开的台州市委全体(扩大)会议上,市委向560多万台州人民发出了号召:要弘扬台州人文精神,增强凝聚力,教育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培养“台州人”意识,形成“大台州”理念,使台州人文精神成为推进一体化的内在动力;同时,要创新文化载体,提升台州知名度和城市魅力,加强资源整合,同打“台州牌”,以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融合。市委提出,要集中力量抓好一体化的六大硬件项目(台州沿海产业带、沿海高速公路、甬台温铁路、北水南调、一港六区开发、市区交通网络)和六大软件项目(台州市域总体规划、城市形象策划、市区一卡通、多城同创、数字台州、参加中国魅力城市评选),其中文化项目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台州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大市建设的成就也令人瞩目。当前,在推进台州一体化进程中,作为创造和体现精神财富、巩固内涵和提升形象的文化软实力,大力发挥其“灵魂”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台州市市长张鸿铭曾在长三角经济国际化论坛发言中指出:“台州负山枕海的地理特征,造成了台州文化既有山的雄伟挺拔,又有水的清丽灵秀,包含‘山的硬气’与‘海的灵气’两大文化基因。”台州各个县(市、区)存在着一些文化差异,但总体来说,台州北有名山文化,中有小城文化,南有海洋文化,因此从自然环境看,统称之为山海文化是准确的。

  “有着共同山海文化背景的台州人,头脑里都应该有一个强烈的‘台州’概念!对台州应该增强文化共识,提升对整个台州的认同感!”……在采访中,各阶层的呼吁回应了市委推进一体化的决策。在台州的许多县(市、区),区域文化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现代文化品牌,如临海的中国江南长城节、温岭的石文化节、黄岩的柑橘节、玉环的中国海岛文化节、三门的青蟹节、仙居的杨梅节等等。那么,如何提升文化软实力,打造代表台州整体山海文化特色的品牌文化,并且在全国形成响当当的品牌呢?从台州市委、市政府领导到普通百姓,都在思考这一问题:整合现有的文化品牌资源,共打台州牌。

  台州文化大融合开始了它崭新的尝试。2005年10月,台州举办了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网络音乐节,一时间,网络歌会、网络音乐论坛、“e歌无限”大型演唱会等,让台州文化声名鹊起,中国网络音乐网站的点击率突破百万;今年6月起,又举办了为期一个半月的首届农民文化节,2000多名台州土生土长的农村群众直接参与表演,“写农民、唱农民,农民演、农民唱”,台州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感染着台州的百姓;“中国魅力城市”的投票评选活动,台州群众热心参与……扩大台州知名度,让台州扬名海内外,成为台州人的共同心愿。

  更为令人振奋的是,为提升台州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大融合,去年,台州市开始实施1%文化计划,发动全社会都来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决定在项目建设投资总额中提取1%的资金用于公共文化艺术设施建设。今年3月,台州市举行首届文化项目招商会,10个项目共签约1亿余元,企业走进文化,文化融入市场,为台州文化产业的发展摸索出一条市场化的新路。今年全市还启动了台州文化研究工程,挖掘文化底蕴、丰富人文精神。探索文化发展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文化设施建设已成为台州城市亮丽的风景线。随着市民广场、葭沚泾文化长廊、永宁公园、江滨公园、市体育中心、广电中心、台州书画院、海洋馆、椒江剧院、台州会展中心等一大批广场绿地和文化建筑的建成,台州中心城市日渐崛起,台州大城市框架初步形成。

  最近正式出台的《台州市区城市建设“710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台州将通过建设10大区块、10条城市道路、10项环境工程、10个文化工程、10个住宅小区、10个公园绿地和10大建筑,到“十一五”期末,将城市化水平提高到60%以上。这其中,文化工程和文化设施建设又将成为支撑台州未来城市风貌的新风景,展现台州文化大融合形象的城市建筑——台州大剧院、台州博物馆等10大建筑已经进入紧张的筹划和建设阶段。

  “把台州建设成为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东南沿海现代化港口大城市和中国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区”,台州市规划的宏伟蓝图,更需要台州人文精神的鼎力支撑,更需要文化的积极参与。在推进台州一体化的进程中,台州市也提出了发展文化生产力、建设文化大市的总体目标:力争全市文化产业增幅高于全市GDP增幅,主要文化指标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一些特色优势文化项目走在全省前列,文化产业成为台州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之一。

  以文化为灵魂,台州正在塑造文化大融合的崭新城市形象,全面推进市区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区域一体化,努力构建市区繁荣、城乡一体、区域协调的现代化大台州。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