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1版:学海
3  4  
PDF 版
· 你不知道的马克思
· 仰韶文化与安特生
· 哲理漫画
· 系统观不是世界观
· 如何看待“七夕”成为“中国情人节”
· 健康“学问”之三种时弊
· 趣味逻辑
· “三农”文学与赵树理的文学创作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8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如何看待“七夕”成为“中国情人节”
  顾晓鸣撰文提出,七夕作为中国民间节日,连带着作为中国的四大民间故事之一的牛郎织女的传说,以及相关的民俗节庆的记载,毋容置疑已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资源。

  在年复一年无限延伸的特定时间点上的节日,不但集中展示着历史记忆、集体意识和文化表征,更是一年一度重演民族传统生活、体验民族心路历程的实践。文化通过包括味觉在内的切身体验和身心的愉悦,融入个体、家庭和社区。这种文化的传承和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再造”,正值得作进一步全新的开拓。

  七夕在已确立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六大传统节日之中,具有特别意义。与外国情人节相比,更有夫妻相爱、和睦生活、精致人生、子孙繁盛、全家幸福的期许和意蕴。说明只要认真地从我们自己的历史和生活出发,就会发现这些传统文化事项所蕴有的意义和价值,就有进一步开掘发扬和再构造的方向和理据。

  今年七夕,不但有许多有志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们,举办了各种活动,而且青年人在这一天登记结婚的成倍增加。这说明了七夕节已逐渐内化为新一代年轻人对美好爱情和家庭的愿景。一个流传许久原初还不为人们所留意的节庆,就这样内化为新一代生活的节目和生命的体悟,还有比这更好的“文化资源保护和传承”吗?

  环绕着七夕与爱情是有关还是无关,中国要不要有“情人节”的争论,不管其中有多少是非,但其中包含的理论方法论问题却对于民族文化、尤其群众性的民间文化的开掘和资源化利用,都有极大的意义。当前,我们这方面面临着两个极端:一是一些地区或一些商家捕风捉影,不问群众基础,不讲大众认同,不断玩点子搞项目,劳民伤财;另一极端则是用简单化的“历史观点”来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使许多本可以成为现代文化珍宝的传统,陷入无尽的质疑和争辩之中。因此,集合各方面的专家,从不同学科的视野,进一步认识“文化资源管理”的理论方法论,就不但事关传统文化之长入现代生活,而且会从根本上为我国的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提供取之不竭的文化资源。

  (摘编自《文汇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