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1版:学海
3  4  
PDF 版
· 你不知道的马克思
· 仰韶文化与安特生
· 哲理漫画
· 系统观不是世界观
· 如何看待“七夕”成为“中国情人节”
· 健康“学问”之三种时弊
· 趣味逻辑
· “三农”文学与赵树理的文学创作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8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健康“学问”之三种时弊
吴建平
  面对健康与长寿的“迷宫”,谁都希望获得一把拧动大门的钥匙,但“阿里巴巴”在哪里?听听时下一些专家的“养身秘诀”,看看如今一些名人的“健康真理”,有时连聪明人也会不知所措。

  同样是一个“吃”的话题,往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个说“吃水果要削皮”,那个说“吃水果要带皮”;这个讲“喝啤酒会增肥”,那个讲“喝啤酒能养胃”;这边主张“吃盐多了不好”,那边强调“盐份不足危害更大”;这边认为“腌盐菜吃了要致癌”,那边却说“腌‘雪里蕻’,其实是很好的防癌食品”。至于说到其它,这种满嘴跑火车的高论比比皆是。一会儿提倡“饭后百步走”,一会儿又倡导“饭后不要走”;一会儿说“生命在于运动”,一会儿又说“生命在于不动”等等,在我们一些专家的嘴里都可以说得振振有词、掷地有声,就像小品《卖拐》一样,“大忽悠”能忽悠出一番海阔天空的道理,真难以让人相信哪一条才是真正科学的“忠告”。

  除了自相矛盾“对着干”的说法,还有一种泛泛而谈的“秘诀”。诸如“管牢一张嘴,迈开两条腿”,“心理常驻春天,乐观面对生活”的长寿秘诀;诸如“少吃一点,勤动一点,多懂一点,放松一点”的健康奥秘;还有各种各样的“几要几不要”,“红黄绿白黑”的养生口诀,其实讲的都是理不可易的空道理。此类高人之说、专家之论,恰似过去城隍山上出售各种“秘法”的“老神仙”,将法句写在纸上,每条收价一百。有人买了三条,一条是发家致富法,一条是不醉酒秘法,一条是除虱断根法。回到家中,小心拆开一看,原来写得是“勤俭”,“早散”和“勤捉”。本来“勤俭”必定“发家致富”,酒席“早散”少饮自然不醉,“生虱”只要不停去捉,也有断根的时候。如今的一些健康学问,多的也是种种“不可易”之“理”,虽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崇论阔议,想反对也反对不了,但在日常生活中都没有实用性,也缺乏操作性,只会说者撩人眼花,学则令人懵懂。

  更有忽悠者,顶着专家的头衔、顺着商家的思路,置科学于脑后,舌头乱弹,胡说八道,把什么都与疾病联系起来,吓唬百姓。吃根油条会致癌,吃块肥肉稠血脂。明明是正常的生命现象,如掉几根头发;明明是普遍的心理反映,如情绪不稳定都变成了健康问题。他们将偶然的现象视为疾病,把可能的危险视为疾病。并言之凿凿地计算出每天抽包烟要少活7年,每天喝半斤酒要减寿6载。吃一个炸鸡腿等于吸60支香烟,喝醉一回酒相当于患了一次急性肝炎,恨不得把人体健康变成一个赚钱的大市场。

  以上现象,可谓当今健康之学问的三种时弊。这些悖科学之道的说法,或信口开河、自相矛盾;或泛泛而谈、故弄玄虚;或夸大其事,言过其实,往往给人造成先入为主的印象,其实是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健康反被“学问”误。

  健康学问时下已成了一个人人关心的话题,健康比钱重要,所以越来越多的商品都想与养生接轨,越来越多的说法也在与保健结伴。在鱼龙混杂、信息爆炸,人人都活得无比明白却十分糊涂的情况下,我们就要有自己的主见,在相信科学、保持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上,还得有种“跟着感觉走”的心智模式,听从内心的呼声,让清醒左右自己。生活有规律,岂能靠秘诀。因为每一条健康真理和养生之道都是因人而异的。一个普通百姓主要从自己的身体状况来定义健康,吃得下,睡得着,拉得出,做得动,心态好,就是健康。在20世纪70年代,我们许多地方曾出现过一股“红茶菌热”,不管什么人都喝“红茶菌”,究竟有没有效果,只有自己才知道。

  “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眼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陆游的诗句再次佐证一个道理:健康和长寿的“钥匙”要握在自己手里,这才是最靠得牢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