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新闻周刊·调查
3  4  
PDF 版
· 我该不该叫“干妈”?
· 半数人因薪酬不公跳槽
· 捐助当前,你会欣然接受吗?
· 巧妙“捐助”,爱心无形
· “贫”痛在心口难开
· 图报社会无意“交换”
· 数据披露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8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贫”痛在心口难开
  “记得用化名啊!别把我的名字登报。”这是陈星接受我们采访的唯一要求,今年刚考上重点大学的他,面对我们突如其来的到访,显得有些慌张,“说出来,还是会有点不好意思吧!家里穷,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在陈星的眼里,家中的窘境是他莫大的软肋,虽然成绩优异,也考上了重点大学,但这些似乎都无法掩盖他是贫困生的事实。

  在调查学生的意愿时,超过半数的非经济困难学生认为在贫困学生享受着许多优惠政策的情况下应该公开其基本信息,接受他人监督,但是超过70%的贫困学生强烈反对学校采取贫困生名单公示制度,认为这样他们的隐私将会被公开,不愿意别人知道他是贫困学生,甚至有个别学生说如果让班上其他人知道他是贫困生,他会感到无地自容,会导致精神失常;只有14%的贫困学生支持这样的做法。

  可以看出,“贫穷”在这些贫困大学生的心中,仍是一杆难以摆正的秤。浙大的一位老师告诉我们,去年开学,他亲眼目睹了这样的场景。一个青海的老农送儿子来上学,到学校后他儿子看到其他人的父母穿着体面,而自己的父亲却是一身破旧的褪色衣裳,背着重重的蛇皮袋行李。顿觉脸上无光的儿子,居然不敢跟旁人介绍,支支吾吾,让老爸十分伤心。

  值得一提的是,贫困生不仅自身对“贫困生”这一称谓难免心存芥蒂,部分贫困生还排斥外人这样称呼他们。调查显示,对于“经济困难学生”、“经济特别困难学生”这样的称呼,51%的人认为“比较刺耳,需要修改”,22%的人表示“非常反感”,认为给他们造成了压力与不快,认为贴上这样的标签以后会给人瞧不起,只有27%的人认为“这只是一种称呼,无所谓”。与他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非经济困难学生则普遍认为这样的称呼没什么关系。

  蒋萍是众多受访者中唯一不避讳“贫穷”二字的贫困大学生。不过,这坦然背后,也有不少的无奈。“从小就习惯了,不管你如何隐瞒,到了交学费那会儿,大家也总是会知道的。”蒋萍清晰地记得,刚上中学的时候,学费突然高了好几倍,家里自然交不出那么多钱,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就问,“蒋萍,你的学费怎么不交?就你一个了。”她当时无地自容的表情,至今还记忆清晰如昨。从那以后,蒋萍再也不刻意隐瞒自己是贫困生的事实了。“反正不说也会被人知道,不如自己先表明身份。”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