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新闻周刊·调查
3  4  
PDF 版
· 我该不该叫“干妈”?
· 半数人因薪酬不公跳槽
· 捐助当前,你会欣然接受吗?
· 巧妙“捐助”,爱心无形
· “贫”痛在心口难开
· 图报社会无意“交换”
· 数据披露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8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图报社会无意“交换”
  各式各样的捐助,都是为了让贫困学子能够完成学业,也是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然而,一些贫困生甚至觉得,捐助是一种情感和物质的“等价交换”,这无疑是对爱心的一种曲解。

  庄女士一家去年捐助了一名高考上榜生,说起自己捐助的初衷,庄女士表示,“当时根本没想这么多,看到这么多人都在献爱心,当然也不能落下我啊!”听说了让孩子叫干妈的事,庄女士一脸的惊讶,“我想这不是最关键的!其实看着这些懂事的孩子,给他们一些帮助,心里也是很开心的。我想大多数捐助者都一样,是出于一片好心,所谓的作秀、叫‘干妈’,都只是人们对捐助者的一种误解,没必要太叫真。”

  其实,对贫困学子的捐助更确切地说是一种爱心传递。对捐助人而言,虽然向贫困学子付出的只是自己赢余的物质资本,但传递的却是一份爱心和一种无法用价值衡量的情感,同时,绝大多数捐助人希望得到的回报,也是贫困生学成后对于社会的贡献,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捐助人对社会的贡献。作为被捐助人,不应简单地把它曲解为等价交换的资本,而是应该继续传递这种爱心,施恩于社会。

  沈超群现在已是浙江大学的一名学生了。去年刚接到通知书的时候,他还在为学费烦恼。幸好嘉兴一家电梯公司及时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公司承诺在他大学期间每年捐助他2500元。说起接受捐助,沈超群说,“作为被捐助人,回报社会的最好方式就是,在自己将来也有余力的时候,能够伸出手,去帮助别人,将爱心传递下去。”

  说起叫不叫“干妈”,李丹也有相似的经历。“是别人想得太复杂了。”从去年6月开始,李丹接受了当地一对企业家夫妇的资助,李丹说,这对夫妇对他而言,除了“大恩人”的角色,更重要的,其实还有一种类似于亲情的因素,“他们都说不需要我回报什么,我想,即便如此,将来我也会把他们的爱心传达给更多的人。”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