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国家林业局委托的秋季国际狩猎野生动物额度将于13日在成都举槌拍卖。此举一经媒体报道,立刻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各种质疑和责难的声音此起彼伏。11日,国家林业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野生动植物保护司有关负责人出面作出解释,但仍有几点疑问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疑问一:非得靠人们手中的枪来维持“生态平衡”吗?
有关负责人称,“合理的狩猎活动有利于野生动物保护”。这一观点认为,当物种种群达到一定的饱和量,高出环境容载的时候,就要被淘汰一部分,以保护生态平衡。但是,为什么不能引进天敌,为什么不能靠大自然的力量重新调整求得平衡?
记者担心,此举会不会引发社会公众的信任危机,以致多年来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保护野生动物的观念受冲击?近两天各个媒体对此情绪高涨的报道,一定程度上反映的就是不少公众惊愕、失望的心态——原来野生动物是可以打的!
疑问二:就算是有必要用枪来解决“生态平衡”问题,那有必要非得“变现”吗?
记者多年采访林业,深知基层林业系统干部职工多为保护经费不足而无奈。过去由林业职工为了“平衡生态”而猎捕野生动物,现如今指标卖出去,既省力气又能得钱,何乐而不为?但保护野生动物是林业的使命,缺钱可以想别的办法,难道非得通过这种“短视”的方式?更何况,被允许猎杀的14种野生动物中,受国家保护的一类野生动物有3种,其余全都是二类保护动物。
疑问三:有必要“和国际接轨”,发展狩猎产业吗?
据介绍,有关方面还正积极筹备成立中国国际狩猎俱乐部,与国际接轨,从而带动中国狩猎产业的发展。而拍卖狩猎野生动物额度,有利于国家对这一资源进行市场价值评估。
记者认为,我国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虽然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但远远没有达到不杀不行的“饱和”程度。这一领域被当作产业来开发,得不偿失。
疑问四:为什么只允许有钱人猎捕以及如何做到有效监管?
“凭什么你花了钱就能打,我就不可以?而当地人为了生存打一只来卖为什么也不可以?”这是近日就这一焦点话题展开的讨论中一个很有代表性的观点。据了解,允许猎杀的野生动物都有基本价格,一只盘羊为1万美元、岩羊2500美元、马鹿6000美元、藏原羚1500美元。
有专家表示,具备国际狩猎代理资质的多为旅行社。“有限度狩猎”一旦成了旅游项目,在市场利益的驱动下很容易变成“无限度滥杀”。而地方林业部门既然有了经济利益目标,当“保护”遭遇“产业”时,到底还有多少举动能不被金钱所冲击?又有谁能保证这个“限量版”的狩猎会完全遵守游戏规则?
新华社记者 董峻
(据新华社北京8月1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