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周末特刊
3  4  
PDF 版
· 秀洲农民用相机捕捉生活时尚
· 镜头之一:新农村里的时尚农民
· 镜头之二:新农村里的时尚镜头
· 一个村落 一部历史
· 镜头之三: 新农村里的 时尚“公社”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7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镜头之二:新农村里的时尚镜头
  我们在秀洲区采访的时候,适逢“欢乐过大年百名农民摄影赛作品展览”在区文化馆展出。虽然作品反映的都是今年春节期间嘉兴农村的生活画面,但依然吸引着盛夏纳凉的观众。展览中,一位名叫费新宝的作品最多,有《龙闹元宵》、《扭秧歌》、《过大寿》、《新娘嫁妆》、《大船娶亲》和《丰盛的婚礼》等。陪同我们观看展览的区文化馆馆长张觉民指着《龙闹元宵》说:“这幅作品获得了百名农民摄影比赛一等奖。作者费新宝是目前秀洲农民摄影公社年龄最大的一位。”

  费新宝,今年59岁,村里“著名”的女裁缝。费新宝以前从没摸过照相机,自己没有拍过别人,也极少被别人拍过,但是,她对照相机还是挺感兴趣的:手指动一动,眼前的景物就会在纸上显像并被保留下来,多么神奇而有趣!2004年,她跟区文化馆干部学起了农民画,打下了取材和构图的基础,所以一拍起照片来,感觉就是与众不同。费新宝现在唯一的一架照相机还是今年年初时文化馆赠送的“傻瓜机”。费新宝说自己特别喜欢拍摄动态中的人物,因为人物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最能反映现代农村的新生活。

  于是,费新宝一有空闲便到处“凑热闹”,过年的时候,她得知一户姓周的人家正在做糖糕,便匆匆赶去。先是与周家姐妹一块做如意糖糕,谈些家常说些知心话。等到大家都感到亲如一家的时候,费新宝才掏出照相机。谁知周家姐妹见到费新宝要拍照,连忙挥手制止,原来,她俩要取下原本戴着的袖套,换上漂亮的新衣裳。费新宝急了:“我拍的就是你们干活的镜头呢!别换别换,这样才真实。”周家姐妹一听,觉得有道理,就依着费新宝,由着她“咔嚓”了一番。

  费新宝拍照很快有了“瘾头”,逢人就打听谁家办喜事。如今农村青年人结婚迎亲大都是坐轿车的,有一回,费新宝听说一对新人按传统办事,走的是运河水路。她高兴得一夜没睡好觉,一大早就端着“傻瓜机”在迎亲者要过的水路上“埋伏”等候,终于拍下了一组满意的作品,《大船娶亲》就是其中的一幅。一位专业摄影家说,这样的镜头我们也想拍,就是很难碰得到,费新宝作为一名农民,一位有心的摄影爱好者,近水楼台先得月。

  《龙闹元宵》这幅作品,是费新宝在城南公园拍摄的。当时现场人山人海,她说自己挤在人群中搞创作,许多人居然把她当作“风景”看了起来。费新宝很高兴自己的作品得了一等奖,她为此拿到了一笔300元钱的奖金,这笔奖金又很快成了费新宝挎包里的胶卷。

  费新宝兴趣广泛,她还是嘉兴市南湖长跑队的队员。今年春天,扬州市举办国际马拉松比赛,费新宝随队前往参赛。她身穿队服手操照相机,边跑边拍照,有时冲到队伍前头对着运动员一阵“猛扫”,有时冲到场边朝着观众一阵“狂拍”。费新宝听到有人大声问道:“你是老年报的记者吧?”几位正在跑步的“老外”见此情景,特别端正姿态为费新宝摆起了造型。

  打年糕、祭灶神、试新衣、贴春联、迎新娘……风情民俗就这样被秀洲农民摄影公社的农民摄影爱好者一一收入镜头。他们还将镜头对准新农村建设的美景中:那一幢幢漂亮的农民新宅,那一条条宽畅的水泥大道,那一辆辆农民驾驶的汽车、摩托车,那一张张美满幸福的笑脸……

  油车港镇胜丰村村民张金泉曾经是当地有名的灶头画师。如今农村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搬进新宅使用煤气灶过日子,很少再有人请他去画灶头画了。于是,张金泉与时俱进,“转型”摆弄起照相机,他把镜头对准了田间地头的农民兄弟,把农活中的美好瞬间定格在一张又一张彩色照片上。

  因为《我家的小羊》获奖而一举成名的姚雪芳则更多地把焦点对准了农田和菜园。她喜欢拍摄庄稼、蔬菜和果实。姚雪芳告诉我们,当自己加入秀洲农民摄影公社开始创作后,才发现原先从不留意观察的农作物竟然是那么楚楚动人,美不胜收。现在,姚雪芳在她的MP3里下载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每当她在创作摄影作品的时候,优美的旋律便会给她带来自信与希望。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