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小布达拉宫”、“中国典型的古村落”、“全国历史文化名村”、“明清古迹山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代的影视基地”……
京城西南的爨(音cuàn)底下村——一个只有40几户人家的村庄,就有如此之多光彩夺目的桂冠。
爨底下村距北京市区约90余公里,位于京西门头沟区斋堂镇西北部的深山峡谷之中,是北京通往陕、晋的要塞。该村已有400多年历史,这里不仅是我国保留较完整的山村古建筑群,还是历史上的军事战略要地和商旅通道。踏进村口,便见一条由碎青石和紫红石铺成的蜿蜒小道贯穿古村落的东西。原来,这便是古时北京通往塞外的古道。据史书记载:辽朝廷曾在爨底下设南暗口,宋金攻辽,粘罕由此出兵,直抵燕京。明代正德年间重修此道,清代之后,其军事地位下降,而商道繁荣,“南暗口”与“飞狐”、“居庸”,成了华北平原(北京)沟通口外的三条古驿商道。
险峰峻岭之下,深山峡谷之中,放眼远眺,爨底下村就像一幅刚装裱的油画:上有“爨里安口”下有“门插锁财”;前临“龙头浸水”,后倚“笔锋笔架”;早有“佛影照庄”;晚有“金蟾望月”……美丽的景观是背景,古朴的村舍是主题。
爨底下的民居在群山环抱、清泉萦绕之中。踏进村子,方知这里不仅是一块藏风纳气不可多得的宝地,更是一座远离都市喧闹的世外桃源。潺潺溪水村前流,袅袅炊烟村中飘,院中苍松翠柏,石墙古藤攀援。春夏之交,这里有高原般灿烂耀眼的阳光和纯净甜润的空气;秋冬季节地处高海拔的爨底下则是另一番景色:脚下有皑皑白雪,头上是湛蓝的天空。
爨底下村的民宅建筑以老龙头山为中心,全村分上下两部分,70余座小巧玲珑的四合院沿山势高低分级而建,层层叠叠,鳞次栉比。中间有一面由东到西的弧形大墙分隔,上下之间有石阶天梯,天梯与村中东西方向铺设的条条小径形成沟通全村纵横交错的交通。整片村庄坐北朝南、取阳光之暖、避北风之寒,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谷北侧的缓坡上,呈扇面状向下伸展,形散而神聚。其山势村体为天然之合。
也许是古时曾为战略要地的原因,爨底下村其院落高墙,其村庄护坡,多为山石砌成,石墙高达20余米,坚固厚实;雄伟壮观,近观远眺,古宅老院,群楼层叠,高低错落,酷似一座座城堡,不得不使人联想起坐落在拉萨玛布日山上气势雄伟、巍峨壮丽、分布井然有序的红、白两宫。也许正由于这种近乎童话般的诗意联想,使来此旅游观光的文人墨客都将爨底下村比喻为京郊的小布达拉宫。
明代老村遗址、清代建筑壁画、康熙帝御赐的匾额、百岁高龄的碾坊、抗日战士站岗的哨所……爨底下村,是一座集各个历史时期古代建筑艺术与政治文化于一体的古村落。
人称爨底下是一座山村民居博物馆。全村建筑以清代四合院为主,也有多处的明式风格,具有我国民居建筑的鲜明特点,石墙山路、影壁花墙,门楼院落、灰瓦飞檐,显示了朴实憨厚的山地四合院建筑艺术。也许是特殊的山形地势所限以及造房者的民俗风情不同,从保留较为完整的500多间明清时代的古老四合院的外表看,这些明清古宅既具有山西山地四合院的自然淳朴的风格,又不失京城四合院的严谨和庄严。位于爨底下村中轴线上的韩晓文家九号院是村内一家保存完整的典型山居式四合院,韩晓文的妻子陈树花自豪地说:“这是我家祖上留下的大院,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
爨底下的四合院设计独具匠心,其布局合理,构思巧妙,用材考究、装饰华美。整个村落巷道纵横、屋宇叠错、高下有致。每座四合院大门的前后,都由影壁、门楼转合而成,影壁上的字画虽因年久已模糊不清,但仍能感受到昔日的兴盛。在院子的设置上,爨底下村的四合院不像京城胡同四合院那样方方正正,大多数是东西短,南北长的紧凑型院落。院子的空间虽然没有京城四合院那么大,但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正房,东、西偏房,门楼、影壁、拴马桩……古代老式四合院的构件样样齐全,且精致独特,这种集老北京风情和山西山地风韵为一体的四合院构造,在我国建筑史上可谓独一无二。
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这片小村院落的雕刻艺术。全部建筑融砖雕、石雕、木雕于一体,雕刻刀法朴拙,画面俊秀典雅。墙石上的喜鹊登梅、门墩上的石刻卧狮、门罩上的木刻牡丹、房梁上的望子成龙、客厅前的合家欢乐……各种图案形态各异、风格独特,在庭院深深的青砖石瓦下,显得栩栩如生,趣味盎然。尤其是九号院东院戟檐砖上的一组雕刻更是趣味十足,荷花、莲蓬,铜钱和笙管,表达了几代同院、子孙满堂、多子多福的美好愿望和传统思想。
除了古老醇厚的建筑文化和雕刻艺术,爨底下村还处处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踏进这座古老的村庄,就像钻进了一条狭长的历史长廊:明清的照壁题字、治家格言,清朝的私塾、抗日年代的小学遗址,张贴中举捷报的门洞;被日本侵略者破坏的坍塌房屋……仔细观看,从院外到院内,到处都有历史的记忆。在二十七号院老村长韩孟亮的小四合院里,走廊上有韩家子弟在中日甲午海战中的立功捷报和清朝时的爱国古训;在院子的南墙上,挂满了发黄的印刷品,其间不仅有民国时期的《救亡情报》、还有《人民日报》和《北京日报》的创刊号。
爨底下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凝结着一段历史,一段传说。对于这座处处都是古迹的山庄,画家吴冠中先生曾形象地将其比喻为:“中华民居的周口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