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周末特刊
3  4  
PDF 版
· 秀洲农民用相机捕捉生活时尚
· 镜头之一:新农村里的时尚农民
· 镜头之二:新农村里的时尚镜头
· 一个村落 一部历史
· 镜头之三: 新农村里的 时尚“公社”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7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镜头之一:新农村里的时尚农民
  这是今年夏季伏天里一个普通的日子,烈日当头,万里无云,户外气温接近摄氏50度。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花鸟港村180亩大棚葡萄在炎炎烈日的映照下散发着氤氲的热浪。下午2时,30余名“不速之客”鱼贯而入,大棚里的热气骤然升高,正在大棚里收获葡萄的农民乐呵呵地看着摄影者掏出照相机,散开在葡萄藤架之中。

  在葡萄大棚内摆弄相机的是一批王店镇的农民摄影爱好者,领队的叫杨建华,在镇文化站担任站长。杨建华脖子上挂着一架照相机,手里还端着一架照相机,他满头大汗地告诉我们,今天是他们摄影活动日,上午在花鸟港村拍摄新农村的道路建设和村民新宅,下午要在葡萄棚里创作反映丰收景象的摄影作品。

  30余名农民摄影爱好者来自王店镇的各个村,他们中间有的是秀洲农民摄影公社的成员,有的正在积极准备加入。今年29岁的姚雪芳显得特别投入,她操着一架数码照相机,一会儿拍摄大棚全景,一会儿拍摄葡萄特写。

  趁着姚雪芳从数码照相机屏幕上查看刚刚拍下的作品时,我们和她聊了起来。姚雪芳说,她是太平桥村土生土长的农家女,平时在家务农种田,还要养鸡养鸭养羊。以前,拍照只是偶尔为之,水平也很低下。自从加入秀洲农民摄影公社后,在区文化馆和镇文化站老师的辅导下,知道了什么叫摄影。杨建华告诉我们:“姚雪芳的作品见过报呢。”姚雪芳腼腆地笑了。

  姚雪芳从小就养羊,湖羊、山羊脾气她都十分了解,对羊有着深厚的感情。今年春季的一天,姚雪芳从田里劳作后回家时,在自家新宅附近突然看到年幼的儿子正在嬉逗一头小羊,两个小家伙你来我往,和谐相处,趣味盎然,好一幅乡间田园画面。姚雪芳立即从包里掏出随身携带的照相机,迅速按下快门,抓拍到一张自己觉得满意的作品。姚雪芳为这幅作品取名《我家的小羊》。这就是杨建华所说的那幅见报照片。姚雪芳在太平桥村出了名,因为《我家的小羊》后来还在秀洲区举行的农民摄影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在区里放大展出。

  现在,嘉兴市秀洲区农民摄影公社成员大都养成了随身携带照相机的习惯,这使他们有了更多的机会抓拍身边的美景趣事。这些农民摄影爱好者基本上都能熟练地操作手中的照相机了,并且对胶卷性能与暗房技术有了一定的了解。不过,半年以前的情况可不是这样的。握惯了锄头极少有条件摆弄照相机的农民,也闹出了一点笑话。最有意思的要数新塍镇西吴村村民柴建伟。今年春节期间,柴建伟参加了秀洲区文化馆举办的农民摄影大赛创作活动。他走家串户拍摄了不少农家喜吃年夜饭和闹元宵的照片,自我感觉挺不错的,两只胶卷很快用完了。柴建伟把拍好的胶卷放在上衣口袋里,准备去城里找一家相馆冲印。谁知他在换衣服时忘了掏出口袋里的胶卷,等到在外面转了半天回家看到妻子正在用洗衣机洗涤衣服后才想起了胶卷这桩事。柴建伟问妻子:“看见我上衣口袋里的两只胶卷吗?”妻子想了想,叫声“不好”,赶忙从洗衣机中拖出柴建伟的上衣,从湿淋淋的口袋里摸出那两只胶卷来。柴建伟愣住了,他眼看着妻子从胶卷盒里将胶卷一一抽出,然后挂在衣架上曝晒太阳。柴建伟辛苦拍摄的两个胶卷全部曝光成为废品了。

  “现在,这种事在我身上再也不会发生了。”柴建伟自信地说。他的这种眼神,我们在姚雪芳等人那里也看到过。当姚雪芳的摄影作品获奖并见报之后,他的丈夫高兴地买来了《摄影入门》、《初级摄影》和《大众摄影》等书刊,鼓励姚雪芳好好学摄影。今年“五一”节,他们全家到杭州等地旅游,姚雪芳当仁不让地担任了“专职”摄影师。

  在秀洲农民摄影公社,类似姚雪芳的例子比比皆是。许多成员还把自己拍摄的作品搬到电脑上,通过网络与其他成员交流、切磋。农民爱摄影,在秀洲区成为一种生活时尚。与他们一起,我们听到了许多诸如“取景”、“大特写镜头”、“主题”、“剪辑”、“角度”等以往农民口里少有的摄影术语。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