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国工业化进程中,经济结构的共同演变规律之一是投资率不断提高、消费率相对下降,但在工业化进程结束之后,投资率和消费率则趋于稳定。中国还处在工业化进程的中期阶段,同时又要推进城市化,自然对投资有更多依赖。
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是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近年来,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不仅没有上升,反而还有下降。加上,中国的消费率较发达国家低20个百分点左右,较许多发展中国家低10个百分点左右,这就让人有了消费率下降而且太低的印象。
的确,就数据而言,我国当前的消费率确实较低。但如果因此而认定这种较低的消费率不正常,那就值得讨论了。
首先,虽然我国的最终消费率(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呈现持续走低的趋势,但消费的绝对量却一直处在不断提高的通道。1990年,中国的最终消费额只有11365亿元,但到了2005年,相应的数字变成了96714亿元。与此相对应,居民消费总额则从1990年的9113亿元上升到2005年70850亿元。我们完全可以说,消费一直是拉动中国GDP增长的重要力量。
其次,国际经验表明,在各国工业化进程中,经济结构的共同演变规律之一,是投资率不断提高、消费率相对下降,但在工业化进程结束之后,投资率和消费率则趋于稳定。中国还处在工业化进程的中期阶段,同时又要推进城市化,自然有对投资的更多依赖。
第三,按国际标准,中国的经济总量很大,但人均GDP只有1700多美元,属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过渡时期,投资率上升、消费率下降,符合世界多数国家的一般发展轨迹。
第四,各国消费与投资比例的差异取决于许多条件,社会、历史、政治、文化以及经济因素都在起作用,很难找到一个标准的参数。因此,对直接依据消费与投资比例进行国际横向比较应持非常谨慎的态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定意义上,中国的消费率偏低不是因为消费增长太慢,而是因为投资增长太快。正是因为投资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消费的增长速度,才导致了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相对下降。
与此相关的一个问题是,政府鼓励消费、扩大内需的政策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近几年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鼓励消费的政策,消费需求不足的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消费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然而,这样的效果离很多人的预期还有一定的距离。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制约消费的因素中有很多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联系在一起,求解的难度非常大,政策很难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其二是由于投资的增长速度很高,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消费提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