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理解中国的真实消费
· 解读CPI与百姓感受的落差
· 最终消费率下降到底正常还是不正常?
· 中国的消费环境到底是不是在不断改善?
· 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上升还是在下降?
· 提升消费,是收入重要还是收入以外的问题重要?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7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上升还是在下降?
  有被调查者感觉生活负担加重很正常,但这并不意味着生活水平真的有下降。其实,人们感觉负担重,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心理因素,就像收入提升不一定带来幸福一样。

  这个应该不是问题。对于一个经济增长长期处在增长高位的国家而言,其国民的生活水平肯定处在上升通道。这一点,可以从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中看到,从1978年到2005年,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从184元攀升到了5434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经历了三次大的消费结构升级,今天,城镇居民满足吃、穿为主的生存型消费需求阶段已经结束,正在向发展和享受型消费阶段过渡。

  然而,近来,媒体和学术界对困难群体的关注,带来了对居民生活水平是否上升的质疑。不久前,一家媒体发表了一个网上调查报告。这个报告讲,“85.3%的人感觉自己的生活负担比10年前更重了”。这个报告发表后,一些媒体纷纷转载,评论文章更是接踵而至。值得玩味的是,几乎所有的文章都以此为依据,质疑居民的生活水平是否处在上升通道,质疑我国的消费价格指数(CPI)。

  这个报告的真实性我并不怀疑。但是,这个报告说明的只是接受调查的人中,有85.3%认为自己的生活负担比10年前更重了。问题是,这个报告把被调查者放大成了“公众”,给人以绝大多数居民的生活负担都重了的感觉。显然,这是一个错误,至少是一种误导。

  把“生活负担重”等同于生活水平下降也是一个错误。有被调查者感觉生活负担加重很正常,但这并不意味着生活水平真的有下降。其实,人们感觉负担重,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心理因素,就像收入提升不一定带来幸福一样。

  我相信,在社会上,感觉生活水平下降的不少,持这种感知的,有的是因为生活水平真的下降了,有的则是因为比较的标准搞错了:不是进行纵向的比较,而是进行横向的比较,而且,是和比自己生活水平改善速度更快的人进行比较。对于这一点,东德现象是一个很好的说明,由于东德的居民倾向于和自己的西德兄弟比较生活水平,所以,他们中的40%,甚至更多的人总是认为现在的状况比两个德国统一以前他们的生活状况还要差,但实际情况是:他们的生活水平在德国政府近1万亿欧元投资的推动下有很大幅度的提高。

  把“生活负担重”和CPI联系在一起也是一个错误。最近一些年来,我国的CPI一直呈温和上升的态势,但这样的温和上升牵引了很多人的质疑,有时候,则被解答为收入下降、需求萎缩导致的证据。

  不少人对CPI温和上升不理解,因为,在他们的视野里,住宅、教育、医疗等价格的上涨实在太快。这也是事实。问题是,按照国际惯例,CPI只反映居民购买的日常消费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并不涵盖所有商品价格的变化。对待住房消费,出于其消费的长期性,通常只考虑房租价格而不考虑全部房价,请想一想,这些年的房屋租价有多高的增长。再请大家想一想,十年前,你买一台彩电要多少钱,现在要多少钱?如果冷静下来,我们会发现,CPI温和上升其实是中国的真实。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