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理解中国的真实消费
· 解读CPI与百姓感受的落差
· 最终消费率下降到底正常还是不正常?
· 中国的消费环境到底是不是在不断改善?
· 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上升还是在下降?
· 提升消费,是收入重要还是收入以外的问题重要?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7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提升消费,是收入重要还是收入以外的问题重要?
  我们应该采取措施,增加居民所得占GDP的比重。特别地应该提升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问题是,我们不能因此将提升消费的期待全部寄托于收入的提升。

  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收入水平是居民消费需求的决定性因素。正是从这一理论出发,很多研究者认为,导致我国消费需求低下的首要原因,就是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赶不上经济增长率的提高,欲提升消费,首先要提高居民的收入。这个判断是正确的。确实,和GDP的增长速度比较,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要低许多。特别地,应该采取措施,提升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问题是,我们不能因此将提升消费的期待全部寄托于收入的提升。因为,在中国,除了收入因素,还有许多因素影响消费的提升。

  首先,“买涨不买落”的消费心理制约消费提升。目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已从数量的满足阶段提升到追求质量的提高阶段。但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缓慢,无效供给过剩。在消费品供大于求的状况下,企业之间竞争激烈,价格稳中有降成为一种趋势,这种趋势使消费者产生了新的降价预期,“买涨不买落”的消费心理使得部分购买行为推迟,造成即期消费不足。

  其次,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制约消费提升。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福利性消费体制逐步被市场化消费体制所取代,特别是住房市场化,用去了许多人半生的积蓄。而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到位则促使人们在考虑收入支出时,更为谨慎,预防性的心态成了储蓄存款的最大诱因。

  再次,公共服务的缺失制约了消费提升。教育、医疗应该是公共产品,但由于“市场化”过度,本来应该由政府提供的服务成了居民的负担。为了道路建设和公共管理,汽车购买者在交纳汽车费用的同时,还必须交纳数量不菲的特别消费税、购置税和附加费,导致一部分居民买得起汽车,但用不起汽车。而2001起开始的高校连续多年扩大招生,目的是为了扩大教育消费,但由于高校学费上涨过快,挤占了很多家庭的正常消费。

  第四,信贷消费的水平制约了消费提升。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信贷消费在居民的日常消费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果我国居民信贷消费的比重能在目前的基础上有所提高,那么居民的购买力就会有大的提高。问题是,由于信用缺失等方面的原因,消费信贷的扩张面临很大的挑战。

  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农村。在农村消费方面,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几乎全部集中在如何提高农民收入这一问题上。我们认为,农民收入问题确实是中国农村市场迟迟不能启动的重要原因,但同样也必须承认,还有很多非收入因素也严重影响了农村市场的启动。其一,农村基础设施的严重落后使得农村市场始终处在一种分割状态,无法发挥正常的规模效应,抑制了农村市场的结构升级。其二,农村市场秩序相对较差,我们在上面提到的消费环境方面的问题在农村要更为突出,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农村市场的发育。其三,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扬加大了农民的负担,大大弱化农民的购买力。

  总之,对于消费领域的很多问题,我们必须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避免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特别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因为,只有真正理解消费的真实和内涵,我们才能少一些误解,多一些共识。

  (据《解放日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