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新闻周刊·社会
3  4  
PDF 版
· “挪位”的 行道树
· 丈母娘打“杭州牌”的份量
·     群体:新旧人脉在交替
· 社会话题一周关注
·     工作:外地来客有冲击
·     区分:方言门槛变无形
·     婚姻:感情随缘最重要
·     城市:你的我的讲不清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7月2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区分:方言门槛变无形
  上个月的电视收视率调查中,几个杭州话节目继续大红大紫,占据了电视收视率的头四把交椅。

  语言,一直以来,是最强的地域性标志之一,也是外地人融入本地社会的一大障碍。可方言在电视娱乐中之火,恰恰是因为它在日常生活中的退隐。

  我们采访中遇到这样一位中年女性,她在杭州已经生活了20多年,仍然不会说杭州话,或者说,她根本就不愿意去学。退休前,她在一家杭州的企业工作,厂里的女工扎堆都在说杭州话,她觉得自己哪堆都插不进去。时间一长,她对杭州话产生了排斥感,对于说杭州话的人,她也本能地觉得不是自己的朋友,并因此不愿意去交往。

  而如今,这种语言形成的障碍无形中消失了。6岁的悦悦张口全是普通话,杭州话一句不会。问问小家伙,说幼儿园里的小朋友都是说普通话的呀。悦悦的父母全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不过,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孩子从小的家庭用语就是普通话。“这似乎是很自然的事,周围的人也都是这样做的。”他们似乎并不觉得孩子一定要会说杭州话,他们更关心孩子以后能不能学好更加国际化的语言——英语。

  从厦门来杭州近五年了,小曾深切感受到了这种变化。几年前,小曾最怕去市场买东西,因为她最怕听到店主用杭州话“对付”自己。不过,这两年,连出租车司机说杭州话的也少了,因为许多司机自己就是外地人。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