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本地人外地人一定还有区别的话,那择偶观念上可能是最大的遗存了。房子、小孩抚养、生活习惯等等,确有许多理由。不过,杭州人配杭州人的想法,坚定分子可能更多是老爸老妈,就像前述的“丈母娘“们一样。
记者日前从杭州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了解到,在登记结婚的新人当中,本地人和外地人联姻的比例呈现明显上涨的趋势。
25岁的乔小姐目前在一家IT企业工作,说起择偶条件,身为外地人的她丝毫不在乎自己的另一半来自何方,“只要两个人情投意合,是不是本地人,有什么关系呢!我的朋友很多都是通过网络恋爱的,认识的人,天南地北的都有。”在银行工作的俞阿姨的经历也很能说明问题。她说,儿子找的对象也不是杭州人,当时有些不太满意,总觉得自己儿子这么优秀,干嘛找个外地人,可是儿子却不这么觉得,在他脑子里,女朋友就是他的同学,他没有什么外地人杭州人的概念。俞阿姨说,她当时考虑的现实问题多一点,“可结果呢,我担心的事一样也没发生,两个人倒好,都到美国做外地人去了。”
在人们的想像里,本地人与外地人,就如同本地物种与外来物种,在先天上似乎存在某种冲突。就像十几年前,本土市民潜意识的优越感,与外来人员“局外人”身份的玻璃墙,都不是没有出现过。
然而,在现实采访中,我们没看到预想中的外地人与本地人的矛盾,相反,随着社会的发展,它们已经找到了相得益彰的融合通道,本地人在外来人的蜂拥而入中,感受到了开放社会和城市发展的好处,而外地人,则在宽容环境中吸收本土文化,向“本地人”缓慢演化。
总有一天,人们见了面,不再问“你是哪里人?”他们会问“你从哪里来?”人们也不再说“我是哪里人”,他们只说“我生活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