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21版:舟山资讯
3  4  
PDF 版
· 有奖征集嵊泗县旅游宣传口号、旅游标志
· 第三届中国嵊泗贻贝文化节好戏连台
· 嵊泗合力打造“中国第一岛城”
· 两件小事凸现岛城文明
· 百岛嵊泗“海上提速”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6年6月2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百岛嵊泗“海上提速”
本报记者 沈良中 通讯员 钟浩潮
  提起海岛,人们总把它说成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仙山”。

  然而,眼下我们在素有“海上仙山”之称的嵊泗采访,在亲历了“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快捷之后,不禁为嵊泗交通的“海上提速”发出由衷的赞叹:“海上仙山近在咫尺!”

  “嘟…嘟…”,“茂盛6号”高速客轮驶出小洋山港,便箭一般地“飞”了起来。船头浪花飞溅,四周秀丽的岛屿还没看够,就已经被远远地抛在了身后。

  聊起嵊泗交通,一位上海老大妈感慨地对记者说:“10多年前,我也去过嵊泗。那天晚上9点,我在上海十六铺码头登船,到第二天早上6点才靠上嵊泗李柱山码头,在海上整整漂了9个小时。这一夜可真不好过,隆隆的机声和着汗臭,让人一夜难眠。不过现在好了,坐在航空椅上看VCD,一身轻松自在,听说只要1个小时就到嵊泗。”

  “兴渔盐之利,通舟楫之便”。自古以来,海岛经济的兴衰,无不与海上交通工具的变迁有着密切的联系。嵊泗县交通局局长彭善定颇有感触地说:“交通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行行业,其发展表现出了‘超前——滞后——再超前’这样一个轨迹。发展交通尤其是海岛交通,必须要有敢于超前的意识和胆略。”近些年来,嵊泗县从主动接轨上海、杭州湾经济圈的需要出发,按照“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的要求,全面实施“海上提速”战略:在增加县外客运航线的同时,重点抓好陆岛交通的高速化、滚装化建设;在确保岛际交通畅通无阻的同时,搞好“一小时经济区”建设,实现岛际交通高速化;努力创造条件建设跨海大桥,实现与大陆相连。

  经过多年建设,现在,嵊泗海上交通实现了高速客轮拉近岛陆距离,“蓝色公路”联接大陆车道的重大突破。无论是经常往返于陆岛的嵊泗人,还是频繁出入嵊泗的外地人,对此都有深刻的感受。

  在嵊泗李柱山码头,“舟桥1号”车客渡轮的开通,标志着嵊泗与上海之间架起了一条“蓝色公路”,使嵊泗本岛的公路与全国公路网联接贯通。嵊泗至上海南汇芦潮港、嵊泗至定海、嵊泗至宁波镇海高速客轮的开通,航程缩短了整整6小时。昔日,从嵊泗到上海的客轮是3天两班,如今一天就有4班。东海大桥建成通车后,嵊泗还开通了泗礁至小洋山的高速客轮,嵊泗与上海的距离更近了。

  岛际交通,嵊泗大洋岛至泗礁山岛过去要乘4个小时船,自“飞舟1号”、“嵊鹰2号”高速客轮投入运营后,航程只需1小时。

  据了解,“十五”期间,嵊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总投资5.28亿元,建设、改造高速客轮2艘,30车位客滚船1艘,改建、购买高速客轮3艘;新购豪华大客3辆、空调中巴车11辆,更新中巴车22辆、出租车79辆。

  在实现了“海上提速”之后,嵊泗交通又迈出了“跨越大海”的坚实脚步。2001年7月1日,嵊泗投资3500万元在泗礁山岛与金平岛之间,建起了一座总长609米、主跨长度90米的金青大桥,金平岛群众结束了千百年来路断海隔之苦。

  还令人欣喜的是,嵊泗将于2007年至2010年投资建设小洋山岛至大洋岛连岛大桥、嵊山岛至枸杞岛跨海大桥。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