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要闻
3  4  
PDF 版
· 城乡携手 共建文明
· 城市文明下乡 农村文化进城
· 第十七届“哈洽会”昨开馆
· 进一步加大结核病控制力度
· 赢万元大奖 游西施故里
· “人生终点站”的爱心使者
· 雪域高原的筑路专家
· “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报告会”在杭举行
· 祝香云被追授“浙江省优秀教师”
· 浙报集团签约引进德国高宝印刷设备
· 一项真正的 “惠民工程”
· 我省三年内扫除农村广电“盲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6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城市文明下乡 农村文化进城
——我省开展“双万结对、共建文明”活动综述
本报记者 李晓鹏
  如今的浙江大地,正涌动着一股城乡携手,共建文明的热潮。在全省“双万结对、共建文明”活动中,我省有10205家文明单位与9830个行政村结成文明创建对子。城市文明下乡,农村传统文化进城,更多的城市文明资源流向农村,提高了农民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这一活动成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业的有效载体,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村庄面貌发生大变化

  结对共建的行政村相当一部分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比较差。结对文明单位主动帮助结对村理清发展思路,筹集资金,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使结对村的面貌为之一新。

  淳安县梓桐镇斗畈村番薯产量较高。过去,村民用传统工艺加工销售番薯,劳动强度大、收入少,得不偿失。结对单位杭州联华华商集团利用自身营销网络, 帮助村里销售番薯14吨,增加了农民收入。他们还出资帮助村里建成了一条长300余米的水泥路,使该村的路况得到明显改善,村容更为整洁。

  据统计,全省开展“双万结对、共建文明”活动以来,结对单位共帮助结对村修建道路2240多公里,修建桥梁556座,开发经济发展项目900多项,提供扶持资金1.17亿元,有力推动了我省的新农村建设。

  城市文明的理念进入农村

  文明共建,使城市文明的先进理念进入农村,广大农村干部群众树立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

  余姚市水利局与泗门镇谢家路村结成对子后,成了村里发展的“外脑”。水利专家指出,村里应该用乱石砌河道,留出水中生物生存空隙,有利于保护生态。村里人恍然大悟,村党委副书记杜海军感慨地说:“结对单位给我们送来了科学的发展理念。”

  提高农民文明素质、树立文明新风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共建文明活动的本质要求。

  为结对村提供精神文化产品

  许多文明单位针对结对村文化设施简陋、文体骨干缺乏、活动经费缺少等问题,主动为结对村提供精神文化产品。

  温州市300多家文明单位为结对村共购买20余万册适合农民阅读的书籍,相当于两个县级规模的图书馆的藏书量。

  据统计,全省结对单位共为结对村新建或修建文化活动室1800多个、20多万平方米,共同开展文化活动8500多场次,送图书93万多册。“双万结对”使广大农村享受到城市文明成果,丰富了农民群众文化生活。

  结对共建成为“双向双赢”

  文明共建,不是城市对农村的“单向输出”,而是“双向互动”,城里人也感受到了农村优秀的传统文明。各级文明单位在结对过程中从农村汲取营养、提升自身文明创建水平,使结对共建成为“双向双赢”。

  文成县珊溪镇坦岐村在战争年代曾有20名党员为革命献出了生命。与之结对的温州火车站把该村作为实践教育基地,定期选派干部职工到村里体验生活、接受教育。干部职工纷纷表示:“农村群众艰苦朴素的生活给我们上了一课,让我们珍惜现在的生活,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