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新闻周刊·沟通
3  4  
PDF 版
· 开自己的玩笑与人享乐
· “老家来人” 难排除的敏感“炸弹”
· 丈夫:逢年过节, 妻子就很敏感
· 发现一条路永远走下去
· 丈夫:她点了我的敏感穴位
· 妻子:就是要亮“家底”
· 妻子:不能再过 “打仗似的”生活了
· 台阶前的悔恨
· 过来夫妻的“处方”
· 排在后面 你怎么办?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6月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过来夫妻的“处方”
  面对姚先生夫妻俩的苦恼,记者试图想找一个社会专家来破解这道难题。最后,专家推荐了也有过类似经历的王佳夫妇,说他们后来解决的方法比他的理论更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操作性。

  都在杭州企业上班的王佳夫妇对记者说,一个从小在农村和一个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夫妻俩,他们对城乡的认识和理解的角度是完全不同的,这就是大家常说的差别,这种差别的存在是有其合理性的。毕竟在一起共同生活的只是夫妻俩个人,与他老家人应该没有多大的直接关系。但是,千万不能别小看这种差别,姚先生和妻子的问题就出在这里,他们没看到这种差别,都要求对方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自然会产生矛盾。

  王佳夫妇面对这样的矛盾时,他们采取的办法是看到对方好的一面,已经努力的一面。王佳的先生说:“其实对方早已经在为我忍受了许多事情,之所以在我面前唠叨,只是想得到我的赞许和犒劳。如果得到老家人的赞许,那效果就会更加好。”他举了个例子,他在农村的弟弟读大学,四年的学费和生活费都是他们出的,尽管妻子也知道他爸妈和弟弟、包括亲戚都称赞她。但是,每一次他去给弟弟汇钱时,都会说一些感激的话,有转述他弟弟的感激,也有他爸的,还包括他自己的,尽管是一次次的重复,但是每次妻子都一脸的微笑,特别是他转述老妈对他弟弟说的那句“你今后要记住你这个嫂嫂,这么好的嫂嫂。”

  “夫妻间埋怨、计较和唠叨,就是想得到这种赞美。而且这种需求是相互的,不光是妻子需要,丈夫也是需要的,双方只有明白了这种心理,一声赞美、一句谢谢,哪怕是一个微笑,矛盾就会变成相互的交流和合作。”

  作为丈夫老家没完没了的来人,谁也受不了。孝顺父母、亲戚和长辈,也要注意分寸,孝敬的方式很多,为何非要让他们花钱大老远的来家里呢,很多虚荣的东西没必要的。作为妻子,如果你真心爱丈夫,能不能像对待自己父母一样对待老公的父母。其实,你的付出只会得到老人更多的赞美和回报!双方要找到这种差别的互补性,才能达到平衡矛盾的效果。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