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昆剧《十五贯》晋京演出50周年,也是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5周年纪念日。一部凝聚了浙昆“世、盛、秀、万”四代人心血的《十五贯》,当晚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上演。这出曾以“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享誉全国的经典再次晋京亮相,让今天的观众望见了中国昆曲艺术曾经的灿烂,也见证了浙昆人对昆曲的传承。
可是,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人们注视《十五贯》的目光与情感是复杂的——在舞台上跳上跳下的“娄阿鼠”扮演者王世瑶已经68岁了,比他父亲王传淞当年晋京演出时大了整整17岁。扮演况钟的张世铮也67岁了。人们为他们的敬业精神与高超的演技所感动,也为舞台上看不到年轻的“娄阿鼠”、“况钟”而遗憾。
这不能不让人联想到,今年3月17日晚,江苏省昆剧院在北京保利剧场首演的《1699·桃花扇》,这部戏中演员的平均年龄只有18岁。这些昆坛新秀在舞台上一亮相,犹如早春风姿绰约的玉兰和艳丽妩媚的桃花,以新鲜亮丽的青春风姿和精美优雅的艺术风貌震撼了全体观众。相比之下,浙江的“娄阿鼠”老了。
据了解,《桃花扇》启用了一批刚从戏校毕业的小演员。通过一出大戏,推出一代年轻演员,给剧院留下未来5年10年的人才储备。江苏的经验值得浙江学习。
“我们没有像江苏那样,有齐刷刷的戏校科班毕业学生可用,不要说一批了,就连一个也没有。”浙昆副团长陶铁斧感叹道,由于长期以来没有专门培养昆剧接班人的机构,数十年来,浙昆总共委托现在的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代培过两次学生:一次是以著名演员王奉梅为代表、断层了40年之久的昆剧班;一次是10年前、如今也已二十六七岁的“小演员班”,张侃侃便是其中的一位。她告诉记者,1996年进团的她,是目前浙昆最年轻的演员之一。浙昆人才来源的另一渠道,就是靠剧团自己培养,差不多平均隔20年招一次新生。
团长林为林说,由于昆曲本身所蕴藏着的中国古典文学深厚的内涵,多年来,“曲高和寡”的昆曲,一直存在着观众相对偏少等原因。观众少,演出自然就少。因此,对团里年轻演员来说,最缺少的就是舞台实践。林为林表示,从今年起,浙昆将用更多的时间“走进校园”,在培养年轻观众的同时,给年轻演员更多的舞台实践机会。
愿我们的昆剧舞台多些年轻的“娄阿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