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患者的生命 在药品监管的漏洞中逝去
· 药品安全,“公众信任”不容动摇
· 法国:药品安全管理有特色
· 事发突然的背后 “奥美定”预警九年空白
· “跟风制药”的风险 安全用药环境需要“排雷”
· 调查显示近九成的人不能原谅坚持错误并欺骗公众的药品企业
· “永久撤市”的提示 公众健康成本永远高于生产成本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6年5月1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永久撤市”的提示 公众健康成本永远高于生产成本
  5月15日,美国博士伦宣布,鉴于润明水凝护理液可能会增加使用者患上角膜炎的风险,即日起在全球范围内对该款护理液实施永久撤市。据估计,此次全球回收行动将使该公司损失5000万美元到7000万美元。该公司还不得不花费重金用于市场营销,以挽回失去的市场份额。永久撤市的代价可谓巨大。

  且不说博士伦在前阶段应对护理液危机的态度如何,但本次撤市让人看到一家企业的选择:与公众健康相比,生产成本不足为道。但对不少药品生产者来说,未必能如此果断地处理公众健康与生产成本的关系。

  其实,企业在处理经济利益和公众健康的关系时,向来只有一个正确的选择:公众健康永远第一;哪怕生产成本再高,也不能以公众健康为代价,降低成本追求利润。可以看到,劣质药、假药给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将远远超过微乎其微的成本优势;即便对企业自己来说,一旦发生安全事件,也将给其正常的生产和获利带来负面影响。百年老店同仁堂的对联写得好:“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可见,有责任的药品生产者决不会偷工减料,以免违背救死扶伤之道义。

  因生产成本而牺牲公众健康成本,还只是造成药品信任危机的一个原因。更让人担忧的是一些企业铤而走险的态度。有些药品生产企业、医疗机构在明知使用药品后会产生不良反应,却为了经济利益置患者安危于不顾。例如,在奥美定上市的9年中,仅保守估计就有30万人接受了注射治疗,每次手术的价格动辄上万。粗粗算来,这可给企业带去数十亿元的毛利润。面对如此巨大的经济收益,难怪企业宁愿承担手术风险,也不肯罢手放弃。

  由此可见,只要企业见利忘义的态度不改,用药隐患就不会得到根治。在市场中,仅仅一个“奥美定”,尚可通过全国封杀、排查予以消除。但如果任由医药生产企业与医疗器械使用机构为经济利益而忽视公众健康,其局面就不是全国封杀可以控制的了。从根本上说,医药生产企业与医疗器械使用机构同样在治病救人的第一线,且涉及的范围更广、时间更长。药品生产企业若不能正确处理经济利益与公众健康的关系,其潜伏的危害将十分可怕。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