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务卿赖斯15日发表声明,宣布美国决定全面恢复同利比亚的外交关系,重新开放驻的黎波里大使馆,并将利比亚从所谓“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的名单上删除。这一宣布彻底结束了美利两国间长达25年的敌对关系,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美国国务院新闻发言人上个月还表示暂时不会把利比亚从所谓“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的黑名单中删除。仅仅一个月时间,美国却宣布同利比亚全面复交。这一举动看上去突然,实际上却经过深思熟虑。
利比亚外长说
复交不是美国的奖赏
利比亚对外联络与国际合作秘书(外长)沙勒加姆15日在的黎波里说,利比亚欢迎美国决定恢复与利比亚的大使级外交关系并将利比亚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的名单上删除。
沙勒加姆当天对新闻界发表谈话说,利比亚和美国恢复全面外交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为两国关系的发展打开了新的一页。但他指出,美国决定与利比亚全面复交是两国协商的结果,不是美国对利比亚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奖赏。利比亚早在3年前就宣布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把有关设备交给了美国。美国的这一决定说到底是一种利益驱动。
化敌为友过程漫长
根据美国国务院2003年4月30日公布的“流氓国家”名单,朝鲜、古巴、伊朗、伊拉克、利比亚、苏丹和叙利亚等7个国家榜上有名,它们正式的名称是“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美国决定将利比亚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的名单上删除。这意味着,布什心目中的“流氓国家”继伊拉克之后又少了一个。
双方由宿敌成为朋友,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期间,美国连续几届政府以利比亚人制造洛克比空难,以及利比亚政府拒不签署禁止生化武器扩散条约为借口,将利比亚列入所谓“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的黑名单,并施以各种制裁。直到利比亚同意对洛克比空难承担责任,向空难人员家属作出赔偿,以及在2003年12月宣布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美国才逐步解除对利比亚的经济制裁。2004年6月,双方开始在对方首都开设联络处,从而开始恢复中断24年的双边外交关系进程。
萨达姆是被武力推翻,卡扎菲则是不战而降。当然,两个人的结局,两个国家的命运也不一样。萨达姆成为阶下囚,伊拉克被占领。为了不步后尘,曾经不可一世的卡扎菲也是被逼无奈。
美国之所以能“成功”,或者说卡扎菲之所以不战而降,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经济制裁,一是美国“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美国正在伊朗身上继续使用这两大“法宝”。因此说白了,这是美国单边主义的“胜利”,是“大棒政策”的奏效。
美同利复交一举多得
美国决定实现与利比亚关系正常化,此间分析人士认为,美国同利比亚全面复交可谓一举多得。
首先,美国可以凭借正常外交关系染指利比亚石油生产和出口,使得它对非洲石油主产区的渗透又向前跨越一大步。有资料显示,利比亚石油储量约达295亿桶,其石油产量仅次于尼日利亚,是非洲大陆第二大石油生产国。1986年,美国里根政府开始对利比亚实施制裁,当时所有在利比亚的美国石油公司不得不撤离,从而把机会白白让给了留下来的欧洲公司。而美利关系改善后,美国大石油公司才得以以强劲的势头再次返回利比亚。2005年1月,利比亚首次拿出15块油田向海外公开招标,美国公司单独或与其他国家的公司合作一举拿下了11块油田,美国人着实尝到了美利关系回暖带来的“甜头”。
其次,美国的中东政策目前全面受阻,需要树立一个“样板工程”来另辟蹊径,挽回颓势。近一段时间以来,伊朗在核问题上的强硬态度令美国头疼不已,而迟迟无法从伊拉克这个“泥潭”脱身亦成为布什政府的心腹之忧,再加上哈马斯接掌巴勒斯坦政权后趋于紧张的巴以关系,美国在整个中东地区可谓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在这种尴尬时刻,美国与利比亚全面恢复外交关系,一方面是要向国内外宣示其反恐、反扩散政策取得的成效,另一方面也是向伊朗、叙利亚等国家暗示,只要学学“利比亚模式”主动接受“招安”,顺从美国的心意,就能得到好的回报。对美国来讲,给“利比亚样板”刷上金漆,如果能由此引发连锁效应,化解目前在中东遇到的麻烦,倒不失为一招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妙棋。眼下,阿拉伯世界只有埃及和叙利亚没有签署禁止生化武器扩散条约。不言而喻,在美国看来,利比亚应当是他们学习的榜样。
有评论指出,布什政府全面恢复同利比亚的关系还可能为美国对北非地区进行渗透打下基础。非洲这块富饶的土地一直是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发达国家觊觎的地方。美国打开利比亚之门,无疑会增强它在非洲大陆的竞争力。
(本报综合新华社、《解放日报》、《文汇报》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