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水稻减“肥”:农业增产新观念
· 山东:用肥不当 “减掉”10个产粮大县
· “高投入高产出” 旧耕作观念亟待更新
· 给水稻减点“肥” 不仅不减产还能增产
· 过度施肥 造成严重“环境危机”
· 推广新技术 将带来发展与环境“多赢”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5月1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高投入高产出” 旧耕作观念亟待更新
  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林秀,至今还记得山东寿光一位农民的话:“我施肥都施晕了,不知道施多少次了,反正别人施我就施。”

  另一些农民的话更让人吃惊:“因为进城务工,没时间像以往那样精耕细作,只能靠大量施肥来补偿。”

  更让专家不愿看到的是:即使施了农家肥的农民,施用化肥量也一点没有减少。因为他们惟恐施肥不足影响收成。    

  一份数据表明,从1980年起,我国化肥供应量每年以4%的速度增长。目前,我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化肥生产国和消费国。尽管耕地面积还不到全世界总量的10%,但我国的化肥施用量却接近世界总量的1/3,施用强度居全球第四位。

  多年来,“高投入高产出”的观念在我国根深蒂固,而高产出必须多施肥。这种观念从育种、耕作、农技推广等环节都能反映出来。

  对农民来说,许多人知道用农药会污染环境,却很少有人知道化肥也会污染环境。因为所有的化肥上并未标明统一的用量和施用时间,而土壤的肥力却千差万别。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副所长杨林章通过调查发现,太湖流域的农民,每人平均只有四分地。传统观念让他们认为,只要施大量的化肥就能增加产量。农民种地似乎更看重产出价值。至于施用化肥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一是没人知道,二是与他们相距太远,认为那是国家的事。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