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政府和德国政府官员4日同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场最惨烈战役的遗址,联手推出两国历史学家为中学生编撰的历史教科书。
“战争故事提供的教训是,”法国政府教育部长吉勒·德罗宾说,“没有任何事情可以像岩石那样固化。我们以为已经蚀刻在大理石(墓碑)上的敌意,其实并非永恒,而有可能在属于两国民众的书本上写出新篇章。”
新思维
德罗宾说这番话时,身处法国小镇佩罗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博物馆。博物馆附近是一战旧战场。1916年,法国军队和英国军队联手,与德国军队在佩罗讷大战一场,英军将近6万人伤亡。在历史学家看来,佩罗讷激战,是一战期间最为血腥的战役。
“全世界第一次,”德国政府派驻法国的文化事务首席代表彼得·米勒说,“两个国家合写历史……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伙伴国家及其历史。”
这一项目的发起者,是一批法国和德国高中学生,2003年由他们向现任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和前任德国总理格哈德·施罗德提出倡议,继而获得积极回应。
德国驻法国大使馆发言人贝尔纳德·坎普曼向一名美联社记者介绍说,自那以后,希拉克和施罗德“切实为这一项目倾注了各自的努力,”以推动克服两国教育体制存在的差异。
如今,第一卷《历史》教科书法文版正式发行,德文版预定今年7月发行,封面是柏林墙倒塌、德国纳粹大屠杀纪念馆以及法国前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和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科尔二十世纪80年代握手的照片。
论战争
弗鲁瓦·洛兰现年18岁,是巴黎一所中学的学生,读过第一卷335页《历史》历史教科书的试用版。
“以前,我们难得讨论战争,”洛兰告诉一名路透社记者。“讨论战争当然重要,不过,讨论战争过后发生的事情同样重要。”
与这种想法契合,法德《历史》教科书预定出版3卷,第一卷主要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的事件为内容,但依然涉及二战期间的事件,如把美军在法国北部二战阵亡将士墓地的照片与荷兰犹太人女孩安妮·弗兰克的日记片断列在同一页上。
安妮·弗兰克死于德国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生前所写日记冠名《安妮日记》,出版后震撼了全球无数读者。
第一卷第二章的标题为“罪人还是受害者?德国人面对自己的过去”。
启后人
“在法国、德国以及其他国家,”法国UNSA教育工会的热罗姆·克罗扎解释说,“历史教育的方法各有差异……从自己国家的角度出发,”而法德联手编撰教科书的好处,在于“可以帮助我们超越单一国家的视角”。
法国政府教育部长德罗宾认为,“法文—德文版(历史)教科书让我们能够以对历史的良知为基点,共同形成对未来前景的远见。”
德国文化事务首席代表米勒则感慨道:“这是一个设计时就有意让他人模仿的项目。德国和法国设法做到了的事情,为什么其他国家、或者更大范围内其他国家团体不可以做到?”
徐勇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