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8版:求学求职·生态浙江
3  4  
PDF 版
· 澳大利亚成为留学首选
· 创新人才管理 倾力培养学科带头人
· 争当“休博小天使”
· 永嘉生态建设亮点纷呈
· 一小杯水, 洗净万里铁道污染
· 汽车 要改喝菜油?
· 好大一个天然净水器
· 拿学位更重视综合成绩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4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聚焦跨越式发展的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之师资篇
创新人才管理 倾力培养学科带头人
  事件:2002年起,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与美国瓦尔普莱索大学合作办学,三年内,选送四位访问学者赴美学习进修、十位青年教师赴美攻读硕士学位,现有六位已学成归来。这样规模的青年师资培养力度,在高校并不多见。对此,院长李曙明说:“学院各方面要精打细算,但在人才引进和培养上我们舍得投入,我们坚持人才的高水平起步和高标准准入,我们认为优秀人才是学院向一流迈进的基础。”    

  师资队伍水平是高校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上下对此有一致的认识。学院坚持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重点工作,通过实行办学体制改革、全员聘任、分配制度改革等有效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师资队伍建设。目前,学院有专任教师322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6人,博士2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56人,在读硕士27人,省“151工程”第三梯队人才1人,省教育厅青年教师资助计划3人,访问学者6人。学院还给每位教师配备手提电脑,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为了提高师资队伍质量,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采取了“引进和培养”两条腿走路的人才工作模式,建立师资队伍建设专项资金,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在引进人才时,经贸学院注意严格把好人才引进的“入口关”和“质量关”,把学术带头人和教学骨干等高层次人才作为人才引进的重点。2004年、2005年共引进教师40人,博士1人,硕士研究生26人;2006年已陆续引进专业教师48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研究生42人。同时,学院积极聘请校外的行业专家、名校教授到校兼职,并参与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工作。

  培养青年骨干教师,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实行“导师制”, 由老教师、优秀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 “一帮一”的培养和指导,迅速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同时,加强普通话、计算机和外语等基础业务培训,提高基础业务素养,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2006年经贸学院启动了“123”人才工程,选拔院级及以上中青年专业学科带头人10名,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0名,优秀青年教师30名,按照“精心选拔,重点培养,严格考核,滚动发展”的方针,对入选人员拟定发展计划,优先安排国内外进修,资助发展经费,破格晋升重用,加大奖励力度等措施,让他们尽快脱颖而出。与美国瓦尔普莱索大学合作办学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年内,学院已经选送了四位访问学者赴美学习进修、十位青年教师赴美攻读硕士学位,现有六位已学成归来。通过国内外交流,使教师开阔了眼界,及时了解学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并使他们有机会结识学术大师和专家,建立学术联系。

  作为一所高职院校,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重视鼓励教师向“双师型”转变。学院专门颁布《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管理办法》,鼓励教师获得职业技术等级证书,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学院给予相关的津贴。同时,学院以“学规范、强师德、铸师魂”为核心,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并构建了师德评价考核体系,以不断促进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关键在制度。“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 是浙江经贸学院的人才原则和法宝。学院大力实施“凝聚力工程”,用政策、待遇、环境等硬条件和事业、感情、风气等软环境相结合,吸引、凝聚人才。学院建立符合教师工作特点、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人才评价体系与评聘工作的监督制约机制,通过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提高教师的待遇,激励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近年来,学院逐步提高教师的薪金、住房、福利等待遇,为教师提供高质量的生活保障,努力营造一种鼓励创新、信任理解的良好环境,不拘一格选贤任能。良好的师资队伍保证了浙江经贸学院向一流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基地迈进。

  本报记者 通讯员 潘春胜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