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市报道组 卢萌卿 王迪)家住慈溪市经济开发区富北村的村民陈秧珍近日又欣喜地听到了家门口小河里传来的蛙声,她告诉我们自从去年村里对河道进行生态修复以后,植绿代替了水泥砌筑的河坡,河水似乎“活”了过来,许多水生动物又重回故园了。
去年以来,慈溪市的镇村河道全面实施生态治理,现已有131个村的三类河道呈现了岸绿水清、河中有鱼的景象。
笔者在该市逍林镇联明村西小浦生态河道整治现场看到:该河道两岸的土坡上种植了大量女贞、杨树、垂柳、海滨木槿等树木,在河道两侧坡度较大、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的河段则用松桩、竹篾编制网护坡的办法进行保护,河面上还种了一些黄菖蒲等水生植物。水利站的同志告诉我们,河岸上树木的发达根系能够坚固河堤,有效抵御汛期洪水的冲刷,松桩、竹篾网护坡能让河水和岸边泥土亲密接触,泥土和水生植物可以吸收污染物,对河水起到自然净化作用,“像这样能够‘呼吸’的河道,用不着多久,肯定会成为鱼、虾等水生动物的天堂。”
该市水利局水工科的技术人员介绍说,同传统的河道砌筑水泥护岸相比,生态河道还具有明显的节约成本的优点。据了解,该市现在用生态治河法比以往的传统治河可节约费用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