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8版:政治与社会新闻·媒体点击
3  4  
PDF 版
谁扼杀了“明天的希望”
“断肠人”千里 回“家”来谢恩
吐痰请用“纳痰袋”
特大泥石流考验菲政府
隔墙视物 并非异想天开
为何天灾更多更烈
杭州火车东站: “绿岛”代替零乱建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zjrbneirong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2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隔墙视物 并非异想天开
英国和瑞士科学家利用粒子的运动特性, 设计出一种方法,成功地使固体物质变得透明
  隔着厚厚的水泥墙和紧锁的大门也能看到背后的物体。这样的情景过去只出现在科幻小说和神话故事中,可现在已不能再被简单地斥之为异想天开。

  英国和瑞士科学家利用粒子的运动特性,设计出一种方法,成功地使固体物质变得透明。虽然这目前还只能在实验室内实现,却朝着最终发明实用型透视装置迈出了重要一步。

  突破爱因斯坦理论

  英国《自然材料》杂志19日刊登了英国伦敦帝国学院和瑞士纳沙泰尔大学研究人员联合撰写的这篇论文。

  两国研究人员的这项研究成果是基于对爱因斯坦理论的一个突破。爱因斯坦在1917年发表了题为《论辐射量子理论》的论文,首次提出了激光的物理学原理。

  构成物体的粒子从低能态向高能态跃迁时会吸收光,反之则发射光。自然状态下,粒子处于低能态的数目远比处于高能态的数目多,所以物质对光有吸收作用。如果物体A被物体B遮挡,则它发出的光会被物体B吸收,我们就看不到物体A。

  激光器工作时,首先要让一种工作物质(通常是晶体或玻璃)中处于高能态的粒子数大于低能态的粒子数,这一过程被称为“粒子数反转”。这样,粒子发射的光就会多于吸收的光,从而产生对光的放大作用。然后,让光在谐振腔内来回振荡,再反复放大,就会产生激光。

  与爱因斯坦的理论不同,量子物理学家长期以来一直预言,由于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通过利用粒子的特性,可以在“无粒子数反转”的情况下实现对光的放大。

  我国吉林大学物理系教授高锦岳主持的一个研究小组早在1992年就在钠原子蒸气中观察到世界上首例无粒子数反转光放大讯号。但此前还没有科学家在固体材料上实现这一点。

  “透视眼镜”不是梦

  而英国和瑞士研究人员的突破就在于此。

  伦敦帝国学院教授克里斯·菲利普斯称他们观测到的这一现象为“透视眼镜效应”。

  简单来说,菲利普斯等人的实验方法就是,把光射向工作物质,让工作物质所包含的电子产生相消干涉,相互抵消,不吸收光,而是与光结合为“纠缠态”。这就相当于水面上的两个水波正好相互抵消,可以使水面保持平静。最终,光没有被吸收,可以穿过工作物质,这种物质就变得透明了。

  “这块物质渐渐变得完全透明。穿过一个微小的圆形‘窗口’,你可以看见后面的物体。”菲利普斯描述实验结果说。

  不过,实验所用的工作物质是一块仅有数十亿分之一米见方的特制晶体,实际上并不可能为肉眼所见。但实验所取得的成果至少在理论上表明,未来有可能制造出真正的“透视眼镜”。

  菲利普斯说:“这种现实版的‘透视眼镜效应’依赖于物质一种通常被遗忘的特性,那就是物质所包含的电子以类似波的方式运动。我们现在知道如何直接控制这些波。这一结果看起来可能有些不可思议,但它非常鼓舞人心,非常重要。”

  用途广泛

  谈到透视,很多人可能首先会担心,这种“超能力”会不会让自己在家中的一举一动都被爱管闲事的邻居窥探到?

  应该说,不能排除这种可能。不过,科学家目前最看好把这种尖端技术应用于更加有意义的领域,例如帮助搜寻灾后废墟下的幸存者,以及检查人体内部被骨骼遮挡的部位。当然,这还有待这种技术得到进一步完善。    赵卓昀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