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浙江历史名人与 当代“浙江精神”
自强而不失温和 和谐精神映衬人生情怀
浙江精神:7000年的文化传承
义与利双行 历史积淀启迪诚信浙江
沧海变桑田 七千年探索求真务实之路
兼容与并蓄 以开放心态应对创新挑战
无标题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zjrbneirong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2月1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沧海变桑田 七千年探索求真务实之路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滕复将记者带入了这样一幅历史画面:大约在7000年前,大海对浙江的最后一次入侵达到最高峰,浙江沿海平原的绝大部分区域成为一片汪洋。

  很难想象,浙江先民是以怎样的意志,在这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创造“沧海桑田”的奇迹,在一片盐碱的滩涂和沼泽洼地上,逐渐开辟出可耕种的水田,开垦出富饶的平原。河姆渡等地的考古发掘表明,当时的越民族已经能够建造木结构房屋,在地势高燥处定居,并将生产方式由渔猎转为稻作农业。

  “长期身处逆境的奋斗经历,让‘古浙江人’形成了独特的思想和品格。”滕复说,具有7000年悠久历史的浙江文化,深刻地展现了浙江人民独有的生命品质、价值观念和人文风采,其中,“求真、务实”是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中最重要和最有个性的部分。由于浙江先民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生存问题,他们必须吃苦耐劳、务实开拓,才能赢得生的希望。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何俊指出,求真务实、强调主体自觉的理性思维,不仅体现在浙江先民的生产实践中,而且集中反映在浙江学者的学术成就中。

  早在东汉,王充就对当时散布虚妄迷信的谶纬之学、虚论惑众的经学之风,给予了严厉的批判。他提出“疾虚妄”、“重效验”,主张认识必须以事实为对象,同时以效验来证明,做到“订其真伪,辩其虚实”,使主观认识与客观事实相符合。

  南宋时,浙中金华成了全国的学术中心。几次大的移民潮带来了大量的外来文化和思想,但浙江学者不迷信权威和经典,总是结合生活现实提出自己的观点,宏扬“求真、独立”的科学精神。

  永嘉学派代表人物叶适曾说:“物之所在,道则在焉。”他指出,必须从具体事物中总结出规律和原则来。永康学派同样强调学术的目的在于经世致用,需要总结历史经验,探讨有关国计民生的实用之学。其代表人物陈亮就主张从实践的结果看待是非,判定能否,“人才以用而见其能够,安坐而能者,不足恃也;兵食以用而见其盈虚,安坐而盈者,不足恃也。”

  明代,王阳明创立阳明心学,鼓励人们摆脱理学的束缚和教条的蒙昧性,主张知行合一,对主体精神和人的自我意识大加肯定,再次彰显了浙江精神中务实、自觉的理性。此后,黄宗羲以其朴素科学性和民主性的思想,成为明清之际思想解放的最重要代表。近代龚自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呼吁,马一浮“默然不语,其声如雷”的诤言,都可以看出浙江学人一以贯之的“求真务实”的文化基因。

  “高帆斜挂夕阳色,忽橹不闻人语声。”南宋诗人陆游用诗歌记录了古代浙江人的实干精神,只见“忽橹”,“不闻人语”,正是反对空言说教、注重社会实践的生动体现。“低调行事,讲求实效”,源自先人不断的积累和申发,却让浙江人世代受益。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