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注重民生”的文化因子,使得浙江素来具有重商的氛围。由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通过发展商业来改善百姓的生活品质被浙江人看作社会和谐、国家安定的不拔之基。
东汉的《越绝书》记载,越王询问国策时,计然建议让多余的粮食流通起来,让商家得利,从而实现富民强兵,由此产生了最早的“农商并举”的思想萌芽。先秦这种“农末俱利”的观点,后来演变为黄宗羲“工商皆本”的思想,对于冲破儒家重农轻商的迂腐价值观起到了重要作用。
何俊告诉记者,虽然浙江的商业文化十分发达,但是浙江学者强调“义利双行”,浙江精神中“诚信”的文化因子向来就很丰富。
专家指出,永康、永嘉学派尚功利,崇事功,但并不是就功利论功利,就事功而言事功。他们所谓的“功”,既指治国安民的实际功效,又指与“立德、立言”并列的“立功”的人生价值旨归。提出“义利双行”的永康学派代表人物陈亮,曾痛斥精于盘算、惟利是图的策士谋臣,强调其所追求的“利”,是“立国本”和“活民命”的利,他所企慕的事业,是合乎“天道人心”和“举而措之天下之民”的事业。
在“义利双行”的价值旨归中,历代浙江商人建立起了讲义守信的朴素诚信观。先秦的“陶朱公”范蠡就信奉“务完物,无息币”和“无敢居奇”、“正心求也”,也就是货物要保证质量,不囤积居奇,经商获利,要取之有道,取之有度。
至今仍是国药老字号的胡庆余堂,自建立起就奉行“戒欺”的经营理念和商业伦理,主张“采办务真”、“真不二欺”。其创办者胡雪岩奉行诚信经商的道德准则,认为“有诚信便能立世,无诚信则会失世”。
同样,曾创下50个“全国第一”的“宁波帮”企业家,产生过俗称“四象八牛七十二金黄狗”工商巨子的湖州商人,之所以能取得骄人业绩,也是因为秉承了浙江精神中“诚信”的文化基因。这种基因经过世代的历史积累,已经对现代诚信社会的构建,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回顾,是为了更深远地启迪未来。在探寻“浙江精神”的文化因子及其历史传承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浙江精神以她那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不断地处于丰富和发展之中。惟有将其视为一种具有历史渊源的活力所在,我们才能自然而然地对浙江精神进行审视和充实,促使其不断发展,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