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新农村建设: 全球化背景下的新长征
新村与新农村, 不仅仅是一字之差
“新村运动”不能缓释之痛 农民老龄化、农业空洞化、农村破产化
值得借鉴的“新村运动”经验 激发国民精神 尊重农民主体
超越“新村”的新农村建设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zjrbneirong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月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新村与新农村, 不仅仅是一字之差
  “去年10月份,我带领部分市县农办同志去韩国访问,特地找了一个离首尔二个小时车程的村庄参观了一下。当时,不少同志都有些意外,连声说,还没有我们的村子搞得好呢!房子呀,路呀都没我们修得好,环境也没有我们搞得美。我说,那当然,韩国的新村运动与现在我们搞的新农村建设不完全是一回事。”浙江省农办副主任邵峰回忆起韩国农村之行时,印象仍然颇为深刻。

  作为一个对韩国新村运动颇有研究的官员,邵峰认为,两者的区别至少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两者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韩国新村运动起始于1970年,当时韩国正值工业化起飞前夜。而目前中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总体上已进入了工业化中期,起点明显高于当年的韩国新村运动。不同的发展阶段,“三农”问题的表现和主要矛盾也明显不同,当年韩国新村运动要解决的是农民基本生活问题,而我国现阶段建设新农村,是在解决基本生活基础上,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解决工农差距、城乡差距、农民与市民差距日益扩大的问题。

  邵峰说,以浙江为例,目前已进入了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工业化提升、城市化提速,产业层次、消费水平和人的需求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解决的问题自然也就“高级化”了,与30多年前的韩国新村运动相比,当然不可同日而语。

  其次在于两者的内涵不同。“住草屋,点油灯,吃两顿饭”,是韩国新村运动开始时的大背景,也是当时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1970年韩国农村有80%的农户住在茅草屋里。因此,韩国的新村运动是从修路、改房等村庄建设开始的。而我们的新农村建设是中央在我国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后,为全面解决“三农”问题提出的重大战略,内涵更为丰富与广阔。

  按照他的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经济社会宏观要求和总体目标,解决“三农”问题的总目标、总任务、总思路和总抓手。从上世纪50年代推行的农业合作化,到80年代实行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再到90年代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着眼点都是以调整农村内部的生产关系来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可以说,历史上的新农村建设,内涵主要是涉及经济层面的内容。而如今中央提出的“20字”的新农村建设要求,不仅包含了看得见的基础设施、村庄等硬件建设,还包括了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软件建设,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全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社会现代化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展方向。

  最后是建设机制不同。韩国新村运动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但由于当时韩国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政府财力不多,除组织动员外,只能给每个村一些水泥、钢筋等实物,而建设所需的土地和劳动则由农民来提供。如今,我国已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新农村建设的许多事情,仅靠农民群众的力量是难以解决的,应在政府的主导下,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机制来推进。这是一种“反哺式”的发展,它更加强调城乡之间的联系,更加凸显城乡一体化的导向。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