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创新浙江建设
蒋军伟 编辑 李雅南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时强调,浙江要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省委、省政府召开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动员部署会暨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发出明确信号:浙江要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让创新浙江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省域先行的鲜明标识。省委主要领导指出,做深做透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两篇大文章”,以教育赋能人才发展和科技创新,一体建设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创新浙江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工作,只有加快提升浙江教育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才能更加有力地支撑和保障创新浙江建设。
铸就思政引领力,增强创新浙江建设凝聚力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我们要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构建具有浙江辨识度的立德树人大思政格局和“三全育人”机制,深入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充分挖掘浙江的红色资源,持续擦亮“真理的味道”大思政课品牌,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推进机制,强化新时代伟大变革中浙江案例、浙江故事的运用宣传,充分利用浙江人工智能产业优势,探索构建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新体系、新路径。加快建设高水平马克思主义学院,整合各方优质资源,建设一支高水平思想政治教育专家队伍,不断增强学校对家庭、社会、企业和个人的思想文化引领力,增强全社会对创新浙江的思想认同、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汇聚起创新浙江建设的强大思想凝聚力。
激发人才竞争力,增强创新浙江建设驱动力
首先,提升基础教育的人才竞争力。加快基础教育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系,加快补齐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短板,实施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和劳动习惯养成计划,高质量普及心理健康教育。高质量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优化城乡教育学校布局,提升基础教育与人口发展之间的适配性,率先实施“县中崛起”行动,集中力量和资源推动山区海岛县基础教育提质升级。
其次,提升高等教育人才竞争力。深入实施高教强省战略,以“双一流196”工程为牵引,统筹推进“造峰”和“筑原”,深化落实“一校一策”,压茬推进高校基础设施提质工程。紧密对接“315”科技创新体系和“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创新发展需要为导向,完善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数学、物理、生物、化学、基础医学、经济学、哲学等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加强人工智能、跨境电商、涉外法治、国际传播等关键领域紧缺人才培养。
再次,提升职业教育人才竞争力。优化职业教育布局,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适配度,政校企大力推进有深度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化立法推进,明确企业责任,调动企业深度参与技能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加强现代产业学院、县域产教融合共同体和产学研实训平台建设。健全技能人才评价激励制度,完善产业技术工人培训制度,着力培养造就大国工匠和各类高技能人才。
最后,提升终身学习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走在前列,加强教育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锻造科技支撑力,增强创新浙江建设赶超力
首先要准确把握科技发展方向,特别是“双一流”高校和高水平建设大学要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主动融入重大需求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技术,聚焦优势领域,明确科研工作的目标、方向和定位,凝练重大科技问题、工程问题、产业需求,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其次要“一校一品”推进有组织的科技创新,紧密对接区域产业发展和民生所需,重塑学科组织和研究范式,加强高水平学科群、高能级科研平台和高水平研究团队一体化建设,以产业发展和学科领域小切口创新突破推动技术大变革和学科领先。
最后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健全完善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强化科技、产业、人才、资金全链条有机衔接,以地方和企业需求为牵引精准布局科研力量,加强高校与科研院所的融合互通,加强高水平地方研究院建设,在产业创新中提升科技创新,在科技创新中凝练高水平师生科研团队,细化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和评价机制,推动高校与企业、县域的精准对接,提升转化效能,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汇聚社会协同力,增强创新浙江建设推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一是要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协同,建立政校长效协同机制,学校要主动与所在地卫生、公安、消防等政府部门沟通联系,构建维护师生安全的强大合力。二是要加强家校协同,学校要把做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工作计划,建立健全家校交流沟通的有效机制,落实家长会、学校开放日等制度,针对不同家庭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构建家校共同体,合力守护学生健康成长。三是要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协同,主动加强与社会有关单位的联系沟通,建立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教育基地,有针对性地常态化开展劳动教育、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和研学活动等,积极邀请科学家、大国工匠等到学校开展宣讲,更好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
提升国际影响力,增强创新浙江建设开放力
越创新,要越开放。创新浙江要走在前列,必须打造更开放更共享的创新生态,吸收一切先进的观念、知识、人才和方法。要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加强教育对外合作交流。一是进一步规范和推进中外办学项目高质量发展,打造中外合作办学的中国样板。二是扩大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拓宽学生长周期浸润式全球学习和联合培养的渠道。三是以全球视野谋划推进一流大学和优秀学科建设,为创新强省建设提供战略支撑。
【作者单位:浙江万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