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理论周刊

文章导航

让科技创新“落地生根”

  骆建军: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省首批科技型企业家。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导,杭州华澜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领衔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曾在美国硅谷工作创业十余年,参与创立了多个美国和中国科技企业;获得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骄傲”等荣誉称号。

让科技创新“落地生根”

骆建军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这一重要论述为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深耕集成电路领域多年的科技工作者,我深刻认识到,唯有坚持“两条腿走路”,既要突破“从0到1”的原始创新,更要打通“从1到100”的产业化通道,“把学科建在产业上”,才能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突破“卡脖子”技术

  筑牢产业发展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更大进展。这要求我们必须在关键领域实现自主可控。技术团队始终将核心技术攻关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以数据存储控制器芯片为例,我们从零开始构建技术体系,通过十余年持续投入,成功研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硬盘控制器芯片系列,打破了国外企业在该领域的垄断。

  我们深刻体会到,核心技术买不来、讨不来。就像建造高楼大厦需要坚实的地基,芯片设计也必须从基础理论、架构设计到工艺实现全链条自主可控。企业如果图“短平快”,采用“组装式创新”,核心模块依赖进口,看似节省成本,实则埋下安全隐患。我们坚持“全栈式研发”,从存储控制器的核心算法、电路模块、驱动软件到安全防护技术,均实现自主设计与迭代优化。这种模式虽短期内投入巨大,但长期来看,不仅降低了对外部技术的依赖,更在某些技术点形成了独特优势。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把学科建在产业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企业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重要载体,实践证明,只有以企业为主导,才能精准把握市场需求,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我们通过建立“企业出题、高校答题、市场阅卷”的机制,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科院等高校院所联合攻关,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例如,在固态硬盘芯片的闪存纠错技术方面,高校团队提供数学算法、仿真模型,企业发挥工程化能力优势,不断推动存储盘的密度提高、成本降低。

  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我们构建了“研发一代、储备一代、量产一代”的技术迭代体系。2012年,我们创新推出SATA固态硬盘控制器芯片;此后,又陆续开发出PCle控制器、SAS控制器等系列产品,并将目光投向更具挑战性的硬盘阵列控制器领域。这种“以用促研、以研促产”的模式,既保障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为产业技术升级提供了持续动力。

  把握数字经济机遇,开辟新质生产力赛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浙江时指出,浙江要“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这同样适用于科技企业。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而存储技术作为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正着力攻关硬盘阵列控制器芯片,这类芯片是大数据中心和云存储系统的核心部件,全球能自主研发的企业屈指可数。我们实现了从单盘控制到多盘协同的技术突破,为我国数据中心、智算中心建设提供芯片级基础支撑。

  面向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持“激情创新、用心造芯”的初心,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布局企业级存储甚至基因存储等前沿领域;另一方面,深化产业协同,推动存储技术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产业融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既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大学(技术)、风险投资(资本)、企业(产业)三驾马车融合,形成浙江省未来经济的强劲动力。

  (本报记者 吴晔 采访整理 通讯员 王陆军 本期栏目协办单位: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评分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于浙报集团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帮助 ]

ICP备:浙B2-20080242 浙公网安备 33010302000628号

浙江日报 理论周刊 00007 让科技创新“落地生根” 2025-03-31 浙江日报2025-03-3100006;浙江日报2025-03-3100005;浙江日报2025-03-3100004 2 2025年03月3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