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高山茶主动求变创新机
绿茶变红茶 收益增四成
记者 杨世丹 通讯员 叶晓龙
本报讯 (记者 杨世丹 通讯员 叶晓龙) 近日,龙泉市小梅镇郑边村的茶园里,茶农们正加紧采摘春茶。这批“金观音”茶青将被加工成红茶,销往福建、山东等地。
“预计今年产量能达到1万多斤。”龙泉市陈氏家庭农场负责人陈怀齐介绍,这片位于浙闽交界的高山茶园,海拔超600米,云雾缭绕的生态环境与福建武夷山核心茶区高度相似。但多年前,这里还是以绿茶为主的小众产区,茶农守着“金山”却难寻出路——传统绿茶产量低、价格波动大,茶园效益始终低迷。
转机始于产业结构的主动求变。龙泉市农业农村局茶产业服务站的蒋雪蕾说:“我们引进适宜制作红茶的茶树品种,并依托毗邻武夷山的地理优势,开拓红茶销售渠道。”
近年来,龙泉实施“以红茶为引领,多茶类协同发展”战略,将红茶生产周期从4月延伸至10月,破解了春茶过剩、夏秋茶浪费的困局,更使茶园亩均收益提升40%。如今,龙泉红茶年产值突破3.4亿元,占全市茶产业总产值的60%,产量和产值分别占全省的七分之一和六分之一。
这场转型并非一蹴而就。龙泉茶农最初对红茶制作工艺几乎一无所知,早期产品甚至被客商评价为“火候不足,香气沉闷”。当地政府连续四年组织茶农大户赴福建武夷山桐木关世界红茶发源地学习萎凋、揉捻、发酵等核心工艺,并邀请制茶大师驻点指导。
技术的本土化创新更成为关键突破点。龙泉的茶树品种多数从福建引进,如金牡丹、金观音等,通过增加摇青工艺,调整发酵时间及温度等,茶农们成功打造出龙泉红茶“花香浓郁、滋味醇厚”的独特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