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专版

文章导航

共担 共创 共享

跨越山海 与桥同兴

俞 琳 范婷颖 刘婷婷

  2024年年底,平安宁波交投杭州湾跨海大桥封闭式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成功上市,这也是全国首单跨海大桥公募不动产信托基金。

  2008年5月1日,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它也是国内首个以地方民营企业为投资主体、投资超百亿的国家特大型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作为开创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共同投资国家特大型交通基础设施的典型案例,大桥的建设与运营,彰显了国企带动引领下社会资本在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中的强大活力与示范效应,以其卓越的成就优化了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格局,成为交通领域国企民企探索合作、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动注脚。

  机制创新

  金融赋能共创海上通途

  在浩瀚的东海之滨,杭州湾跨海大桥如巨龙卧波,横亘在滔滔海水之上,连接起两岸的繁华。

  这座总投资超100亿元的大桥,凝聚着无数建设者的心血,也见证了多元资本的携手共进,为“民营资本投资国家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进入机制”做出了大胆探索。作为背后的运营者和管理者,宁波市杭州湾大桥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桥公司”)的国有资本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凭借超前的格局眼界、创新的融资模式和强大的信用背书,为项目搭建起稳固的资金框架,而民营资本则凭借灵活的市场机制和对长期回报的敏锐洞察,积极投身其中,成为不可或缺的力量。

  2001年,宁波方太、海通集团等多家地方民营企业以BOT(Build-Operate-Transfer)的形式参股,最高时总占比近50%。此后,大桥公司股权结构虽历经多次调整与变革,但方太、海通、环驰、卓力等民营企业着眼大桥长期战略价值,坚定跟投,助力杭州湾跨海大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持续发力。

  2024年,大桥公司迈出了混合所有制企业资本运作的战略性步伐——将杭州湾跨海大桥作为底层资产以基金的形式发行上市,这条长三角一体化的“加速器”又成为资产证券化的标志性项目,再次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和内生动力。

  二十二载风雨兼程,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者与管理者依托多元股权结构下的耐心资本,用汗水与智慧浇灌着这座海上通途,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凭借长远眼光与坚定策略,逐步稳定投资布局。通车17年,大桥通行费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4%,堪称耐心资本在基础设施领域的生动范例。

  数智领航

  创新科技共享畅行澜途

  当国有资本布局大胆创新,耐心资本注入长期活水,大桥公司乘数字化东风重构基建范式,不断探索数智运管和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2024年底,大桥公司正式迈入了全方位全时空数字化时代的新征程——海上安全电子围栏项目加速落地,进一步增强大桥主动防船撞的预警能力。这意味着大桥从桥上到桥下构建起了一张精密的智慧网络,也标志着大桥在数实融合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

  桥下,传感器实时把脉,全方位护航海上安全;桥上,数字孪生赋能交通管控,为道路安全筑起防护墙。

  “上海方向K1392+200段发生事故,交警、养护等车辆在后方示警……”在杭州湾跨海大桥监控指挥中心硕大的屏幕上,一座“数字孪生大桥”呈现在“云端”,这座桥上汇聚了实时流量、北斗导航、通阻状况等关键要素,实现全信息要素“一张图”和实时车流轨迹展示。

  据悉,杭州湾跨海大桥桥面共布设1828套智能雾灯、40处全彩诱导屏、346套定向数字预警广播等智能设备,所有的实时数据经过集成处理后,系统能够迅速进行自主诊断,从智能识别、策略匹配到信息发布的全流程可在10秒内完成,提供精准交通诱导服务。

  同时,大桥公司对养护“四新”技术的追求也从未停止脚步,经过17年的技术迭代与创新,智能化养护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例如大桥公司自主研发的“杭桥巡检”App,仅需一架无人机和一位手持设备的工作人员,即可高效完成对大桥的定期“体检”;量身定制的588个传感器,涵盖沉降、形变等15个监测项目,让整座大桥的健康尽在掌握之内,大桥的结构安全有了保障,运营安全也有了支撑。杭州湾跨海大桥在2023年度国家公路网技术状况监测(国评)所有抽检的124座重点桥梁中综合得分位列第一,受交通运输部点名表扬。

  风险联防

  聚力攻坚共担安全使命

  一桥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通车以来,杭州湾跨海大桥是全国最忙碌的跨海大桥之一,累计通行车辆近2.5亿辆次,每2秒就有一辆车驶过,单日最高车流量达14.18万辆。

  人便于行、货畅其流是路通车达人兴旺的真实写照。在这繁忙的车流与航船交织的湾区,大桥公司以科技为盾、制度为矛、责任为核,书写着一家国有企业对安全防线的极致追求、对扛起社会责任的绝对担当。创新推出了“一桥多方”的管理模式,建立了联勤联动的工作机制,制定了涵盖运营、安全、养护等方面的一整套管理制度,构建了“1+21+8”应急预案体系,率先在行业内打造双重预防体系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制度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推动标准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车流量持续攀升,危化品运输车辆数量也呈现稳步增长趋势。与此同时,大桥上游的通苏嘉甬铁路桥建设如火如荼,船舶进出频繁,各类输入性运营风险日益增多。

  为此,大桥公司联合相关部门成立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专家库,35名专家组成的“智囊团”,涵盖海事、生态、气象等多学科,利用专家的先进经验、技术手段、专业优势,为大桥提供坚实的安全技术支撑,为打造更加安全、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贡献“大桥方案”。

  大桥公司以国企之姿,重新定义了基础设施的价值维度。这座桥的安全体系,早已超越物理防护的范畴,升华为科技、制度、生态、民生的协同进化。当晨曦映照在“杭州湾跨海大桥”这几个金灿灿的大字上时,人们看到的不仅是中国基建工程的硬核实力,更感受到一个企业对“桥畅百年,业润四方”的庄严承诺与责任担当。

  专家之声

  杭州湾跨海大桥作为中国民营资本参与的国家级特大型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其从建设到运营的二十二年历程,谱写了一曲国有企业探索机制创新与履行社会责任的壮丽乐章。这座横卧东海的世界级桥梁,不仅以物理形态重塑了长三角经济地理格局,更以制度创新、科技赋能、风险管控等维度,构建起新时代国企改革发展的立体坐标系。大桥公司经历多次资本结构优化,以耐心资本铸就海上通途——杭州湾跨海大桥的股权结构变迁。面对跨海大桥100年设计寿命的运营需求,管理团队摒弃短期逐利思维,构建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资本管理体系。从建设期超百亿元投资的统筹调配,到运营期收益的滚动投入,再到数字化改造的持续投入,始终保持着战略投入的连贯性,创造了基础设施领域“长期主义”的价值典范。从多元化股权创新探索到基础设施REITs的金融创新,从数字孪生技术的深度应用到风险共治体系的构建,每个突破都彰显着国企探索机制创新、服务国家战略的决心与智慧,为国企改革与社会责任深度融合,交出了行稳致远、价值升华的时代答卷。

  浙江省国资国企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高燕

  (图片由宁波市杭州湾大桥管理有限公司提供)

评分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于浙报集团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帮助 ]

ICP备:浙B2-20080242 浙公网安备 33010302000628号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0 跨越山海 与桥同兴 2025-03-25 浙江日报2025-03-2500004;浙江日报2025-03-2500009 2 2025年03月25日 星期二